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环境的污染、药物的滥用,肾病患病人群以惊人的速度在上升,发病率已高达10.8%。但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不少患者直至出现肾衰竭、医院就诊,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医院肾脏科主任余晨教授提醒,慢性肾病重在预防,日常生活要做到起居有度,饮食有节,一旦出现眼睑浮肿、尿量减少等肾小球肾炎的早期症状,千万不要忽视,医院里做个尿常规检测。
如果说心脏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泵,大脑是指挥中枢,那么肾脏就是24小时运转的“污水处理厂”。一旦肾开始消极怠工,身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都无法排出,营养物质也不能得到合理的吸收利用,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医院肾脏科主任、主任医师余晨教授就此提醒,防治肾病,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
慢性肾脏病(以下简称CKD)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的临床统称。我国目前有1.3亿慢性肾病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会不可避免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
如果血肌酐出现异常或者只是高出临界值一丁点儿时,肾功能的损失可能已经超过50%。余晨教授介绍,之所以慢性肾病发病率如此之高,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代谢性疾病(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患者,以及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有肾脏病家族史等人群均可诱发肾脏病。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慢性肾脏病,比如吃得太咸、口味太重、每天喝水少、大量喝啤酒等。
而肾脏病有“隐形杀手”之称,不少患者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眼睑、脚踝部浮肿,即使有水肿、血尿症状,往往一周甚至几天就自行消失,患者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等到就医时往往病情较重,肾功能已经下降,而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会发展为尿毒症,只能寻求透析和换肾来维持生命。
肾病综合征有“三高一低”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指因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一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诊断标准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浮肿、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
三高:
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
2.高(重)度浮肿,水肿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开始多见于眼睑及面部,晨间最明显,以后逐渐遍及上下肢及躯干,全身浮肿且逐渐加重,严重患者可并有胸水、腹水,当胸水、腹水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脐疝或腹股沟疝;
3.高脂血症,即血脂异常,指患者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于早期均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的患者血脂升高是因为有了肾病才发生的,称之为继发性高脂血症(血脂异常)。
一低: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明显降低,白蛋白(小儿及成人)低至30克,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常倒置。
多喝水、少憋尿,保护你的肾
关于疾病,预防永远大于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慢性肾脏病,包括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合适体重;平时多喝水,不憋尿;规律作息,避免疲劳;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避免高盐和高脂肪饮食,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坚果。
此外,还要定期体检,特别是出现经常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尤其踝关节)浮肿,尿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症状,尤应引起重视,医院接受尿常规等检查。
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医院咨询。本号持续分享健康资讯,有兴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