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有误区,这个病更有误区,可你偏偏都中

刘军连的号怎么挂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63019.html

如今,大家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伴随着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吃早餐,不爱运动,饮食油腻等等,这些其实都在一点点增加我们胆囊内长出“小石头”的机率……

今天,小编请来重量级大咖嘉宾——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医院胆石中心专家们,为大家分析分析那些生活中对胆石病的“小误会”,请睁大你们的双眼哦~

开课啦,千万不要走神!对于胆石病,也许你的认知如下...

1.不吃早餐和患胆结石,根本不构成因果关系!

2.常吃甜食怎么了?胖就会得胆结石吗?

3.胆结石长在身体里一点症状都没有,不用治啊!

4.有结石?吃药不就好了,为什么非要手术?

5.经常腹痛,应该就是胃病而已吧……

6.胆结石严重了直接切掉胆囊不就一劳永逸了?

7.胆囊息肉?小事情,不必在意!

8.我这么年轻,胆结石跟我不沾边吧……

其实,专家告诉你,以上看法都错了!!!

误区一:不吃早饭和得胆结石没关系

专家如是说

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胆囊内残存的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就会降低,结石也就不易形成。

而如果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度饱和,就会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误区二:常吃甜食易患胆结石没有科学依据

专家如是说

喜欢吃甜食的人容易形成胆结石,因为食用糖分过多,会改变胆汁的成分,从而会造成胆汁内的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使胆固醇积累过多,形成结石。

误区三:没症状的胆结石不用治疗

专家如是说

许多人认为胆结石也没有什么嘛,可以等到出现症状再说。许多胆结石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并没有任何症状,这种胆结石在医学上被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约占胆结石总数的60%-80。一旦出现胆总管继发结石、胆囊癌或胆源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

误区四:胆结石可以通过吃药治愈

专家如是说

临床常见的胆结石为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吃药排石”即使排出了胆结石,但由于胆囊还在,且其功能存在着问题,还有可能形成新的结石。并且“吃药排石”有可能把小的结石排到胆总管,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更为严重的疾病,危及生命。

误区五:经常腹痛是胃病

专家如是说

不少胆结石患者有间断发作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呃逆等症状,误以为是“胃病”,最终确诊是胆囊结石、胆囊炎所致腹痛等症状。另外,胆囊息肉的临床症状也会表现为上腹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患有胆囊疾病要及时治疗,建议经常有腹痛医院进行腹部B超、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误区六:切胆可以一劳永逸

专家如是说

切胆就能一劳永逸治疗结石的做法极其错误。研究表明,胆囊具有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功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

切除胆囊后,无论我们是否进食和需要消化,胆汁从肝脏分泌出来24小时直接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当中,造成我们真正需要胆汁发挥作用时,胆汁储量不足,身体出现耐受消化不良,造成长期的腹胀腹泻问题。

在胆囊被切除后,胆道里边的胆汁失去了胆囊的缓冲保护,就会形成涡流造成胆汁在胆管内出现沉淀淤积,并终形成胆总管结石的高发。

误区七:胆囊息肉不用特意治疗

专家如是说

大部分胆囊息肉的患者都没有临床症状,但是是否需要手术还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

进行胆囊息肉切除的手术指征是体积过大。一般认为是体积大于一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风险明显增加;五毫米到一厘米之间的胆囊息肉,如果有一些高危的因素,比如年龄较大,息肉生长快,血流较丰富,建议积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胆囊癌进展期,虽然没有临床表现,但发展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说胆囊息肉的切除手术指征,并不是以临床症状去表现的,而主要是以体积的大小,和其他的高危因素来决定的。

误区八:年轻人和胆结石没关系

专家如是说

胆囊结石的形成和年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和饮食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单纯饮食形成的几率比较大。建议平时注意饮食搭配,粗细荤素等应合理配合,长期的大荤饮食容易形成胆固醇系结石,单纯的素食容易形成胆红素系结石;其次熬夜早上空腹也是胆系结石形成的原因,要避免。

日前,医院医院胆石中心的胡海教授团队,正式成立“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医院胆石中心”,上海胡海教授团队会根据患者约诊时间,医院进行驻点。

约诊方式:

①医院1楼门诊服务台进行约诊(带好病历和既往检查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iw.com/hbwh/11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