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兑现市场红利,新能源汽车的20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

新能源车有望打破传统车企形成的规模经济壁垒。随着汽车产业向“新四化”的深入,产业之间的协作愈发明显,独立的产业组织和机构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打破认知偏差、形成共识、达成合作。

受访

张旭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撰文

郝庆谦

责编

齐卿

汽车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2万辆(图1),连续十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汽车消费总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在全国税收比重中均在10%以上。由此可见,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1:年全球汽车产量TOP10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OICA

然而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中高端领域长期被外资品牌占领。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气候异常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主要国家正加强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扶持。

在政策的影响下,以及5G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云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汽车产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竞争格局也将全面重塑。

新能源产业机遇,有望打破规模经济的壁垒

汽车产业经过百年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相对集中的不同阶段,主要原因在于汽车产业是规模经济的典型代表。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汽车生产和销售如果达不到一定规模,研发以及制造等相关固定成本便无法得到分摊,成本高而利润低将使企业失去竞争力。大众、丰田、通用等老牌汽车厂商能够在竞争中获胜,最重要的原因是实现了规模经济。从以往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看,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前三位长期被德系、日系、美系汽车占据。

然而这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以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为代表的国产汽车厂商正在形成赶超之势。根据乘联会数据,年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中,吉利汽车以.3万辆的销量位居第四,排在大众、通用之后,但超越了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前十名中,除特斯拉以外,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汽车厂商纷纷上榜。

主要国家或地区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探索和发展

近十几年来,宏观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由此带来的汽车产业变革,将为中国汽车厂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应对能源或气候变化,脱碳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宏观环境的变化虽是压力,也是驱动力。

根据国情和资源禀赋,不同国家可以选择适合自身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引导。根据汽车之家统计整理的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图2),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呈现明显的差异。

图2: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整理统计

日本早期的解决方案是节能。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日本大力推广节能环保车,包括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等。由于日本国家地理位置以及拥有的资源禀赋更适合氢能发展,日本汽车产业将氢能列为重点研究方向。

而且相比纯电,日本认为氢能更易大规模存储,且具备技术能力以保证氢能使用的安全性。丰田、本田等主要的汽车厂商早期便开始燃料电池车型研发。年12月,丰田推出了Mirai车型,实际驾驶距离超过公里,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主打产品之一。由于日本在纯电动方向发展较慢,其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较低。

相比日本,美国虽为全球能源需求第一大国,但经过页岩气革命,美国基本实现能源自足。尽管美国制定了新能源刺激方案,由于对能源依赖不再迫切和敏感,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放缓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终导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仍处在较低水平。

欧洲一直以来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iw.com/hbwh/11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