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十问新型储能,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界面新闻记者

戴晶晶

从近期各个储能大会,到上海SNEC全球光伏大会和中关村论坛,市场对储能热议不断。

随着下游需求确定性显现和政策激励,新型储能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各省新型储能规划已较国家目标翻番。

新型储能一般指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方式,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数据显示,2年新型储能新增规模7.GW/15.9GWh,创历史新高,功率规模同比增长%,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达97%。

今年4月9日,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家超级储能工厂,规划产能相当于中国2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的三成。这也给国内储能行业的发展走向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新型储能将就此由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了吗?特斯拉的入局是否会在储能行业形成鲶鱼效应?目前储能行业的盈利情况如何?哪些细分领域最有前景?储能的安全又该如何破局?

日前,界面新闻直播邀请行业专家、投资机构和储能头部企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分别是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中石化资本董事总经理孙荣涛和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崔剑。

直播海报

1、新型储能是否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去年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并指出,到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俞振华表示,储能产业的各环节,包括原材料、本体技术、集成和应用快速发展,处在充分竞争状态。目前中国的电池产能在全球占到70%、电化学储能占到75%,正极和电解液的产量占到90%,优势引领特点比较明显,规模化的体量已基本形成。

“1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是2.4GW/4.9GWh;在0年,中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规模才首次突破GW大关。”俞振华指出,2年还有一个特点是,单个项目规模较以往相比大幅提升,百兆瓦级项目成为常态,中国储能产业已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

孙荣涛认为,当前储能市场需求明确,是其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包括欧洲市场的工商业、户储发展需求,当前中国新能源配储的需求等。

从产业链端和供应端进行分析,孙荣涛表示,各家规划产能规模较大,市场已在规模化发展的初期,或者说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

2、如何看待特斯拉在中国建设储能超级工厂?

俞振华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够利用其成本控制和产业链优势来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将对储能行业的发展大有助益。

“当前储能仍是新兴市场,全球发展空间足够大,在不同的场景对储能技术和成本需求也不同,未来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俞振华指出,特斯拉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积极的动作,能够促进国内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增加竞争力,倒逼国内企业不断研发和改进生产制造技术。

孙荣涛认为,特斯拉虽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鲶鱼效应,但在储能领域还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先地位。相反,马斯克对能源系统的思考和布局可能会给整个储能市场带来一定引领作用。此外,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生产制造经营方面的能力转移到储能行业中,也可能给当地企业带来一些产业链协同效应。

、如何培养储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孙荣涛认为,目前的储能产品,尤其是大型储能(大储)大安时的电芯,不仅循环次数没法验证,且其它各个方面的性能和全生命周期使用的使用情况也无法完全验证,整体市场并没有全部放量。目前市场产品端的趋同,没有太多差异度,所以首先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iw.com/hbwh/134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