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宝帅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宁王”终于扛不住了。
4月20日,随着股价跌破元/股,曾经万亿市值的新能源龙头股,逐渐褪去了耀眼的“光环”。
(图表来源:富途牛牛)
“宁王“为何突然间被市场看空?4月19日晚,有市场传言称:由于近期锂矿资源的疯狂涨价和下游车企的生产受限,宁德时代一季度的净利润可能达不到预期的50亿元。
对此,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并没有发布相关公告进行回应。
回想年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宁德时代大涨近6%,最终以.86元/股(前复权,下同)的收盘价,成为万亿市值公司。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最高冲到了元/股,让无数投资者大呼“高攀不起”。
然而,这个宝座并不太稳。随着估值消化和高达40%的股价下跌,“宁王”也逐渐丧失了昔日的雄风。
暴跌之下,没有一条消息是“无辜”的存在。在投资者恐慌、迷茫之前,早就有不少人生活在恐慌之中了,他们是宁德时代的前员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公司对待离职员工,总喜欢用“毕业”这个至少看上去深情款款的词汇。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是“和平分手”。即便是有些利益坎坷,也很少出现过分“翻脸”的情况。
然而,做宁德时代的前员工,很可能是一个“高危”选择。
01“剧情”太狗血
《正经社》此前转载的《宁德时代员工辞职后只能开出租?真相令人扎心》一文中,一些前员工在宁德时代期间的岗位尽管不尽相同,“剧情”却基本一模一样:
找到新工作之后,按照竞业协议的要求,按季度向宁德时代提交新公司的《从业证明》和社保证明,同时获得相应的补偿金;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不管竞业观察期是否结束),不少人却收到了来自法院的电话,大概内容是宁德时代认定其违反了竞业协议,提起了仲裁,要索赔高达万元。
真的要赔万元吗?这要分情况。如果在仲裁期间和解,赔偿金一般在30万-70万元不等;相反,如果反诉宁德时代,赔偿金额会比较大,闹到二审基本就要“原价”赔万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于竞业协议而对簿公堂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便是有,一般也是在技术大佬或高管离职后才可能出现,毕竟,只有高级别的员工才能掌握更多的商业秘密。
但是,宁德时代却不同。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内除5级以下的员工之外,都要与公司签署竞业协议。而5级以下的员工,只有流水线上的工人。
更令人吃惊的是,竞业协议的条款宽得“吓人”,涉及范围可不仅仅是直接的竞争对手,而是新能源全产业链。
天呐,由于在宁德时代有过工作经历,离职后就得彻底转行,甚至都不能去与新能源有任何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企业工作,哪怕是扫地也不行。
想想都令人怕怕。
根据《正经社》分析师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到本月初,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涉及55个竞业纠纷相关开庭公告,8起有公开记录庭审结果,选择反诉的案例均被驳回,赔偿金为万元。
“宁德必胜客”真是“实至名归”。
不知道那些计划入职宁德时代的候选人,在看到这些消息后会是什么反应。至少离职的员工们,多半会是如履薄冰,在职的员工更是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
宁德时代为什么要把员工看得这么紧?它的技术真的顶尖吗?
02技术不顶尖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这家公司的产品和业务中。宁德时代是一家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公司。从业务上看,主营业务主要是两部分,电池系统和电池材料,其中电池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和储能两部分。
所以单纯从业务上看,宁德时代属于高端制造。在高端制造行业中,公司的商业秘密既包括技术研发上的秘密,也包括生产端的秘密。这样来看,把离职员工看得这么紧,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进一步考虑,宁德时代的技术真的有这么顶尖吗?对于局外人来说,我们很难直接判断宁德时代现有技术的先进性。不过,我们可以从研发投入与营收的占比上,自侧面来看看这家公司对待研发的态度。
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维持行业龙头地位的方式并不只是依靠竞业协议“吓退”员工,也要不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深挖护城河,从而形成垄断优势。
为此,《正经社》分析师选取国内四家市值较大的锂电池公司作为对比,计算了年以来,几家公司研发资金占总营收的比值,如下表所示。
(图表来源:《正经社》分析师根据wind数据整理制作)
不难发现,整个锂电池行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并不算高,最高如亿纬锂能者,也不过8%,相对于芯片等高科技行业25%的研发投入来说,低了不少。如果从行业内来比较,这四家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宁德时代与亿纬锂能相近,年还略低于亿纬锂能。
如此看来,锂电池行业中,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对于研发都敢于花钱,都在朝着技术高端的方向使劲。《正经社》分析师进一步推测,可能锂电池业内,还没有哪家的技术真正做到了顶尖,根本没有技术垄断优势。
既然都在搞研发、走高端,那一定要把竞业协议和竞业调查做得这么“无情”吗?
03“神经”太敏感
恐怕还真不是。《正经社》分析师认为,行业内的过度竞争恐怕是这类事件的根源。为什么这么说呢?《正经社》分析师整理了自年以来,宁德时代的净资产收益率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表来源:《正经社》分析师根据wind数据整理制作)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宁德时代的净资产收益率忽高忽低,波动较大。这说明,竞争对手逼得很厉害,这家公司处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
因此,从这个角度不难得出结论:“宁王”虽大,但日子也不好过,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却没有足够宽、足够深的“护城河”来抵挡,成长的确定性也就变得不那么确定。
然而,资本市场却对它的成长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或许,为了不让投资者失望,也只能变得过分敏感?
那么,这种过分的商业敏感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呢?《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多虑的“宁王”更需要做的是挖掘“护城河”,而不是运用非常手段,对员工和前员工过分苛刻。
几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