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孩疝,不管多大,一旦发现应立即手术;
2、早产儿、新生儿如出现嵌顿疝,应谨慎手法复位,最好手术治疗;
3、反复嵌顿的斜疝不应拖延,尽早手术;
4、没有发生过嵌顿的或体积较大的斜疝,如已无自愈可能,拖延过久,术后复发的几率高,应积极手术治疗;
5、稳定的斜疝,可以等到1~2岁,如未自愈可采取手术治疗;
6、斜疝合并其他严重畸形或疾病者,原则上2岁以后手术,除非发生上述情况;
7、在患侧斜疝的手术中如发现对侧为隐形疝,虽然未出现过症状,原则上应同时手术;
8、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隐形疝,可与家长沟通,如家长愿意,也可以手术治疗;
9、反复多次手术后复发的斜疝,应积极寻找导致复发的病因,并予以矫正,然后再行斜疝修补术;
10、采用腹腔镜下修补还是开放的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建议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11、不主张采用疝气带,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风险很大,使用不当导致嵌顿的肠管坏死或同侧睾丸的坏死;
12、儿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以患侧内环口高位结扎为主,不主张使用补片等材料加强腹壁。
超声工作中疝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疝囊颈的位置:
直疝的疝囊颈位于海氏三角内;
腹股沟斜疝的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腹股沟韧带头侧腹股沟管深环;
股疝的疝囊颈位于腹股沟韧带尾侧股静脉的内侧;
外侧腹壁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腹股沟疝,矢状面扫查可识别脐以下的腹直肌外缘;
实际工作中通过Valsalva(瓦氏)试验,屏气增加腹压,观察疝内容物相对于超声探头的运动方向有助于确定疝的类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