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根据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自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疝外科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有张力疝修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3个阶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inguinalherniarepair,LIHR)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虽然早在年Ger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疝修补术,但直到年以后,这项技术才得到推广,进而迅速在全球展开。我院胃肠外科成功开展了此项新技术,目前已完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3例,均治愈出院。
1.方法:
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4mmHg,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如图1。
手术在腹腔内切开腹股沟区腹膜,分离疝囊、腹膜及其下方的所有脂肪组织,显露腹股沟部的结构,包括Cooper韧带、腹壁下血管、精索或圆韧带、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等。将大小合适的补片植入腹膜前分离的腔隙内,将补片周边与腹直肌、腹壁、腹股沟韧带和Cooper韧带缝合固定,缝合分离的腹膜缘,使补片完全被腹膜覆盖。术后病人腹部切口如图2。病人术后3月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腹腔效果图如图3。
2.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广泛的适应证,适用于各类腹股沟疝,包括Ⅰ、Ⅱ、Ⅲ、Ⅳ型腹股沟斜疝(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型标准)、直疝、股疝、小儿疝和老年疝。双侧疝可在同一切口一次完成,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避免了二次手术。对于复发疝,原有的腹股沟区正常结构已经紊乱,层次不清,再次手术困难,易产生更广泛的组织损伤,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可以避开原切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特别适合于糖尿病、前列腺增生、便秘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另外其还可以发现一些隐匿性疝。
主要禁忌证:不能耐受全麻,绞窄疝特别是伴有肠坏死者。有下腹部手术史、嵌顿疝、滑疝、巨大完全性阴囊疝、难复性疝应进行个体化分析,谨慎选择各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方式。
3.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对比
手术方法
传统缝合手术
腹腔镜疝气修补术
手术原理
直接以线将疝气受损组织互相拉扯缝补起来的张力手术
由多个微小切口放入腹腔镜器械,于腹膜及腹壁间放入人工网膜修补缺口
其它说明
缝合处张力大,术后痛感较剧,且更容易引起复发
手术时间长,自费额最高、需全身麻醉,医师学习曲线长、并发症较为严重
复发率
10-15%
低于1-1.5%
术后疼痛感
较疼痛
低度疼痛
恢复期
2周以上
4-6天
住院费用
左右
左右
4.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点:
(1).术后疼痛轻微:传统开放手术后患者往往疼痛感明显,术后3天内往往需注射止痛药,术后1周左右仍有痛感;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痛感,术后不需注射止痛药;医院普通外科黄耿文
(2).术后恢复快:传统手术后患者多需一周左右方可出院,至少需2周左右方可恢复基本活动;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2-3天即可出院,出院后即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这对于需尽快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的年轻人尤为重要;
(3).术后应激反应轻微:传统手术后患者由于疼痛等刺激,往往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而腹腔镜手术后往往基本不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这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心肺等脏器功能不佳的患者尤为有利;
(4).美容效果:传统开放手术需在腹股沟区做一个长约7-8CM的切口,而腹腔镜手术仅需在腹壁上做三个0.5-1.0CM的小切口,美容效果显著;
(5).腹腔镜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并不需要另外增加切口,因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疝可以避免原来的手术切口,使手术更为简单;
(7).腹腔镜手术可以一次手术同时处理腹股沟疝和其他疾病,如胆囊结石、阑尾炎等。
缺点:对手术者操作要求高,难度大,手术时间偏长,学习时间长。
5.腹腔镜疝修补术应用前景:
腹腔镜疝修补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虽然存在手术耗材费用高(我院此手术总费用约元左右,农合报销约50%)、操作技术难度大等制约因素,但是相信随着耗材成本的降低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必将有良好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胃肛肠外科李现民
哪里治疗白癜风权威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