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人文医生”获得者、广西右医院潘兴寿教授
▲中间的医护人员为潘兴寿教授
25年来,他医教垂范铸名师,成为全国人文名医,时而在病房里治病救人,以精湛医术救治了许多心脏病患者,为桂滇黔周边许多病人托起了“心”的希望;时而在教室里教书育人,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培育了大批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他那医教风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不时赢得了病人家属和大学生们的双双赞誉。其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先后获得了“全国人文医生”“百色市十佳仁心医生”“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个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十佳教师”“右医附院十佳医师”“右医附院十佳医德标兵“等50多项荣誉称号。他就是右江民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兼CCU病区主任潘兴寿教授。
泛舟医海,视患犹亲
年,潘兴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右医院,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到日本熊本大学医院、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研修学习,系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疗有深入研究,率领团队人员在桂西地区率先开展了冠脉介入、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多项诊疗新技术。
他常说要深入实践,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认真掌握患者病情,体谅患者心情,才能真正解除患者病痛。他认为要做好临床工作,必须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他时常告诫自己,也告诫身边的年轻医师:要多做临床工作,多下病房,多看病人,多写记录,多加思考,才能对具体病人制订出完善的诊疗计划,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
在诊疗过程中,他视患者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恪守“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天职”,深受广大患者好评,与他们结下了深厚感情。在25年光阴里,他诊治了上万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确诊了大量的疑难病例,挽救了上千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危急,变化多端,如急性左心衰、心跳骤停、高血压危象、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潘兴寿主任经常是长时间守候在患者旁边进行抢救,一守就是数小时甚至一整夜。年6月8日,他出诊并转运抢救那坡县一位急性心梗患者,患者在路上出现病变,他在救护车上就一路抢救,医院后让病人能直接进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病情还不稳定,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直坚守在病房观察病人长达40多个小时不睡觉,直到病人病情稳定后才肯回去休息。如今,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正是他这样认真执着的态度,在周边居民中享有美誉,预约潘兴寿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他经常无法按时作息。
25年来,他忙于工作经常放弃了周末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没几回大年三十能与家人团聚。对于家庭贫困病人,他无数次自掏腰包为他们买饭吃,无数次组织科室人员捐款,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病人排忧解难,为病人解决燃眉之急。年开始,他组织印发有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卡,留下科室及医生电话,方便患者联系随访。正是他亲和的个性、高尚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善解人意的沟通,受到患者的信任和同事的爱戴。
一心为患,不辞辛劳
他工作兢兢业业,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不管何时何地,都尽可能地去解决病人的疾苦。每天清晨,在大多数住院患者还没有起床时,他就早早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一些“老病号”经常看到他匆忙走路、英俊挺拔的背影。在办公室,他不是在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就是在与患者或家属交谈,狭小的空间里常常挤着几十个人,每天的交接班、查房、坐诊更让人感受到他的和蔼可亲。他每天的工作时间经常是连续十几小时。他坚持查房、门诊、会诊、抢救、病例讨论、诊疗手术等一线工作,特别是深入病房掌握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有一德保县24岁患者王女士,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医院就诊,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28mm,王女士因害怕开胸修补手术风险过大,且术后遗留永久疤痕,影响美观,故一拖再拖未接受治疗。今年8月18日,王女士发病到右医附院检查,潘兴寿告诉她,房间隔缺损只是个小问题,不开刀做手术一小时就完成,王女士欣然同意接受手术治疗。22日,潘兴寿通过镜头直视,局麻下在患者右侧大腿根部穿刺一个5~8毫米大小的切口,再由腹股沟静脉插入一根小小的导管,将一个特制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送到缺损所在的部位,将缺损封堵住,手术不到1小时结束。术后第二天,病人可下床活动,观察1天即出院,疗效相当满意。
医德垂范,医道传承
他热心对待每一个患者,倾心尽力为患者提供亲情式优质服务,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他同样关爱同事,亲自探望每一位生病的同事,亲自为每一位准妈妈送上科室准备的爱心礼物,让每一位同事都感受到科室大家庭的温暖。每个节假日,他都亲自带领科室人员探望退休医务人员,虚心求教,把科室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
他用文化熏陶科室,努力协调各种关系、安排好各项工作、理顺各个环节,调动全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和增强科室良好的团队精神,做好组织安排全科医疗学术活动,正确指导心内科二病区和CCU病区及院内心血管相关重疾患者的诊治工作,解决疑难急危重症问题,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
医院指导救治危重病人,推动了学科技术在本区域内的发展,二病区和CCU病区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他还组织党(团)支部定期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活动,并数十次为老百姓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坛,深受各界群众好评。
潘兴寿临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巧独特,教育成绩显著。他曾经担任过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老师,参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南分赛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三等奖。此外,他还定期对年轻医师进行三基三严考核及专科考核。自年开始,他每年义务对本院和周边地区年轻医师进行三基三严培训及执业医师考核培训,还经常自己掏钱买书赠送给学员及科室年轻医师。
醉心科研,屡结硕果
针对桂西壮族高血压发病率很高这一现状,潘兴寿主持开展了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变化、应激反应、血脂协同关系、与代谢综合征关系、肿瘤坏死因子等高血压代谢紊乱机制研究课题,为当地高血压临床防治策略和综合干预及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他采取组织举办心血管学术沙龙、合作研究课题、专题讲座、专题学术会议等方式,从而提高本学科学术水平,为桂滇黔三省交界区心血管学术平台和防治网络建造了条件。潘兴寿科研成果丰硕,近两年来完成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百色市科技进步奖和创新奖6项;他开展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技术的临床应用》医院年度新技术优秀奖。他出版著作6部,其中主编4部;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篇,其中第一作者28篇,近两年来在《中国公共卫生》《时珍国药》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医院学术带头人。他现兼任广西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右江医学》杂志和《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编委。
不论是男女老少患者,潘兴寿都会笑吟吟地打招呼。他常常通过患者言谈举止,望闻问切,贯彻中西医治疗手法,准确了解到患者身体康复情况。繁忙的工作,幽默的性格,促使他在从医道路上一路走来,谈笑风生。他那医教风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他为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日夜操劳,他用丹心妙手托起了心脏病人“心”的希望;他用独特的教学技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他培训的优秀选手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别获得好名次,不愧是深受患者和学生爱戴的优秀“双师型”人才。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作者:隆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