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疝修补,医院再次填补本地区

科普小知识

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凸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特殊的“疝”

4月8日,我院收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69岁的老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我院。她满脸愁容,憔悴不堪,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苍老很多。她告诉医生,多年来,她饱受疾病的折磨,医院,看过很多医生,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病情都不见好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我院,渴望寻找最后一丝希望。

在详细询问病情以后,张建法主任医师组织科室会诊,发现病情罕见,且不易诊断,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阅读CT,最终确定了诊断:闭孔疝。张主任就此制定了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案--_腹腔镜闭孔疝无张力修补术,于翌日进行手术,术中发现双侧闭孔疝,同时给予手术。

患者术后6小时进流食物,术后5天出院。出院时,她激动地向所有医务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们,谢谢张主任,医院”。

专家点评“闭孔疝”

张建法主任:腹腔脏器经髋骨闭孔向股三角区(由腹股沟韧带、内收长肌内缘和缝匠肌内缘组成)突出的腹外疝称为闭孔疝。

闭孔是盆腔通至大腿的孔道,由耻骨和髋骨的坐骨部分形成的圆孔,它位于闭孔膜上方,其大小可容纳指尖,内有少量脂肪填入。闭孔管是一纤维骨性组织,长2~2.5cm,有内、外两个口。内口有腹膜,由闭孔沟的起端与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围成。外口位于耻骨肌的深面,由闭孔沟的末端与闭孔外肌及其筋膜围成,管内通过闭孔神经及血管。闭孔疝位于耻骨肌的深层,股三角区的下端,在闭孔肌的上方,耻骨肌和内收长肌之间。闭孔疝多发生于消瘦的老年妇女,这与妇女的骨盆宽阔,闭孔也相对较宽大有关。疝内容物多为小肠,也可为结肠、膀胱、卵巢等。

临床表现

因闭孔管狭窄,周围组织坚韧,疝内容物很难自行回纳,疝囊多数经闭孔管突出到耻骨肌深面,肿块多不明显,故容易发生疝嵌顿和绞窄。

患者表现为急性肠梗阻但无典型的疝肿块,常并发剧烈的腹痛。此时多以原因不明的急性肠梗阻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才明确诊断。

部分患者由于仅为部分肠壁嵌顿(Richter疝),早期肠梗阻症状不明显。本病罕见,起病时症状多较轻微,并难以摸到清楚的肿块,因此很难做出早期诊断。凡是老年体弱、消瘦的女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间歇性腹痛和肠梗阻症状,排除嵌顿性腹股沟疝、股疝后,应考虑到嵌顿性闭孔疝的可能。

膝关节内侧疼痛即Rombeyg-Howship征是本病早期特征性的表现,有较大的诊断意义。

X线平片上有时可见耻骨上缘有固定的充气肠曲阴影,改变体位后重复检查,仍可见此阴影,可协助诊断。

诊断

一,腹部及骨盆X线平片有以下影像特征:

(1)一般肠梗阻影像表现;

(2)梗阻近端扩张的小肠和气液平面固定在盆腔耻骨上方,改变体位后复查此征象不变;

(3)闭孔内有气体或有一充气的肠曲,盲端指向闭孔,此为闭孔疝的典型X线表现。

二,疝囊造影适应于肠梗阻症状间歇性出现者。发作间隙期疝囊造影可观察到闭孔疝的疝囊。

三,CT扫描CT扫描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未嵌顿时骨盆扫描可见闭孔肌和耻骨肌之间有低密度致密影,肿块表现为较对侧明显不同的含气密度及肠管扩张;嵌顿后可见肠影从闭孔内侧进入闭孔,且该闭孔内肠影以上的肠管有肠梗阻征象,即可诊断闭孔疝。

治疗

闭孔疝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

手术方式有多种,目前经腹腔镜手术是较为理想的进路。

手术时可对腹腔进行探查,明确诊断,同时还可发现隐匿性疝及其他疾病,但腹腔镜手术对术者的操作水平相对较高;无张力疝修补,不需要靠自身组织牵拉缝合,患者术后舒适度更好,且术后复发率更低。

医院普外科的腔镜水平一直在三门峡地区前列。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因取独特的微创优势受到患者的好评。目前腹腔腹股沟修补较为成熟的方式有TAPP(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EP(完全经腹膜外补片修补术,IPOM(腹腔内修补术)。此次闭孔疝修补再次填补了三门峡地区医学空白,使我们在微创疝修补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通过普外科同仁的不断努力和提高,医院“疝治疗中心”即将成立。

科室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iw.com/jbcs/7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