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什么是八髎
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髎,孔隙也。
武国忠医师在他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是这样阐述八髎的作用的: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上髎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主治疾病: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次髎穴:取穴方法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主治疾病: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中髎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次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主治疾病: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下髎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当中髎穴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主治疾病: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②为何要搓八髎
八髎穴位于人体腰部的膀胱经上,这个部位恰好是人体骨盆的位置,人体的大部分生殖泌尿系统都在于此。很多的女孩子爱穿低腰裤,结果,这个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导致这块地方的脂肪肥厚(详见下图),而且很硬,用手根本就捏不起来,一捏会感觉酸痛难忍,像这种情况,说明内部组织已经发生了粘连,必须通过按摩、拔罐等方法,将粘连的部位分离开来,而搓八髎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低腰裤看起来很美很性感,妇科病等着你呢
搓八髎可以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便秘、盆腔炎、男科等病症。其主要目的,是让此处的经络和气血畅通。
八髎是女性妇科的反应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卵巢是根部,子宫是杆,胸部是叶子,脸为花朵。解决女性根、本、性的问题。
培“本”固元调脾胃:
脾土不好——(血虚),
根不濡养——(血不养巢),
枝叶不茂——(胸不挺拔),
花不娇艳——(脸上长斑)。
“根”不好,——难享“性”福生活,
开枝散叶有阻碍——(不孕不育),
叶蔫发黄——(胸部下垂),
花开不艳——(肤色晦暗无光)。
看:颜色
色素深(黑),宫寒。
有鸡皮----寒。(内寒不散,虚火直上头面。)
臀部周围八髎穴有痘、红疹——湿热下注,有炎症。(宫颈糜烂,伴口腔溃疡。)
腰骶凹进去——有宫寒,子宫肌瘤。
八髎处有突起,像海绵体——盆腔炎。
骶尾部干躁、黑且有发裂纹路——阴道干涩
男性:突起——前列腺炎。
凹进去——寒,阳痿、性功能障碍。
摸:触感
1、毛孔粗,干(鸡皮)——月经量少,雌性激素不平衡。
2、温度——凉。摸起来八髎明显比其他地方凉。(宫寒)
3、腰骶——上热(炎症)下寒(宫寒)。
推:反射点定位:
1、腰俞到命门每一寸为一个反射点(阴道、宫颈,子宫,盆腔。)
阴道处有竖纹:——阴道干涩,爱液不够夫妻生活不和谐,(属于血不养巢,卵巢功能激素水平低下,妇科问题容易频发。)
红点——阴道炎,黑点——有阴毒(用药太多,阴道免疫系统下降)
宫颈处:——推起来有大颗粒,可能有宫颈纳氏囊肿。(结合面诊观看)
子宫处:——有气节、子宫有淤血或内膜增厚,凹进去——有宫寒,子宫肌瘤。
盆腔处:——像海绵体有结节、盆腔炎。
2、双边腰俞到腰眼(附件、输卵管)有结节、黑痣或斑块,有炎症或堵塞,或有卵巢囊肿。结节处加强推通。
输卵管处有结节——左边输卵管有结节的,提示腹腔右侧疑似附件炎,对侧提示。
经前一星期有腹股沟坠胀痛、白带增多色黄有异味——提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
经期有腹部坠胀痛——寒凝血瘀、有血块(宫寒)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
------------------------------
暖身堂明珠科技帮你了解更多健康美丽知识,一起为健康美丽加油!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中科医院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