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挂成,山西省神池县人,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年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年晋升为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年任职外二科副主任,年任职普一科主任,年任职普外科主任,年任职院长助理,年被评为忻州市学科带头人。年被选为忻府区党委联系的专家,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忻府区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兼职天平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员。
初见到孙挂成主任,是在他的办公室。地方不大,一张办公桌临窗摆放,靠左边墙壁是一张单人床,最大的摆设是靠右边墙壁的一个书柜。当时,他正伫立在书柜前查阅资料。他身材魁梧,发带银丝,文质彬彬的样子。听到我们进来,便转过身来,朗声招呼。一番漫谈后,我们发现他思维缜密,热情随和,对医学话题滔滔不绝。
孙挂成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总结医生的生活和工作。当提起“外科一把刀”时,他便很认真地解释道:“对外科大夫来讲,手术只是治疗疾病的一个手段,不能有一把刀思想。一个外科大夫,必须要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有扎扎实实的内科功底,在此基础上,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例手术,才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外科大夫”。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医疗上的事,再认真都不过分
那还是孙挂成参加工作后不久的事。一位老医生急匆匆地将一名老年急性腹痛病人送入普外科病房,并说:已经透视过了,病人得的是肠梗阻,很严重,需要马上手术,立即备皮。
此时,还是无名小辈的孙挂成,在接收病人后,很快询问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之后得出了自己的诊断结论:病人得的是嵌顿疝,并提出自己的治疗意见,可以先试行手法复位。
原来他看病时总是要仔细查看病人,对这一急腹症病人进行大体物理检查后,他又详细检查了病人的腹股沟区,在这一比较隐秘的区域,便发现了一个不太明显的小肿块,经过对这一肿块仔细鉴别,得出了与老大夫不同的诊断结论。
根据他提出的治疗意见,将病人平卧,抬高臀部,湿毛巾热敷,轻柔推送,小肿块不见了,病人腹痛随之逐渐消失。通过认真检查,为病人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还有一次,“”急救人员将一名剧烈腹痛病人抬入病房,并说已经经过B超检查,病人有胆囊结石。还是那股认真劲头,孙挂成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后,认为心脏病的可能性大,需要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床边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诊断明确,对病人及时进行了溶栓治疗,病人转危为安。
孙挂成回忆,真有点后怕,如果按胆囊炎程序诊治,延误了溶栓治疗,后果不可设想。
每当大查病房时,他不仅要向主管医生提问病人病情,还亲自询问病人感受,询问吃喝拉撒等情况,亲自查看病人体征,看眼睑、查舌头、听心肺、摸肚子。全身上下体格检查后,仔细翻看病历,认真提出治疗意见。
此时,他和科室成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疗上的事,再认真都不算过分”。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他就是通过认真二字,为病人减少了许多治疗中的弯路,避免了一些误诊、误治、误开刀的情况。平凡的工作、朴实的话语,处处都流露出一个医务工作者真实而伟大的医者情怀。
医院最需要的是实用技术
胆囊结石是医院普外科最多见的一种疾病。90年代初,胆囊切医院普外科总是让人五味杂陈。一台手术下来多数需要3-4个小时,切口大,术后病人痛苦不堪,加之几次医疗纠纷,使得病人数量很少。
孙挂成对这种现象心急如焚,如何做好胆囊切除术,他可是没少费心思。首先建议院部实行限价手术,吸引部分病人就医,医院知名专家指导手术,认真学习他们的一招一式,术后反复练习每一步操作。
截至目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已经熟练地开展10余年,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手术数量由过去的一年十几台增加到现在的一周十几台;年跟随山西省腹腔镜著名专家学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年年医院进行腹腔镜技术正规培训,医院后,已经顺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胆囊结石病人提供了又一个可以选择的黄金术式。
“疝气”是普外科的又一个常见病,多发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医院尤其多发。采用传统手术,术后病人疼痛难忍,下床活动时间晚,术后复发率高达7%以上。
为此,孙挂成先后到太原和北京俩次外出学习,引进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2种术式,医院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空白,率先在忻州市范围内开展了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
现在,术后病人几乎不疼痛,早期下床活动,未见复发病例。病友们对这一手术口口相传,周边县市慕名而来的病人也络绎不绝。
年以来,为适应微创外科的需要,进一步减轻病人的病痛,降低医疗费用,在孙挂成的率领下,医院普外科顺利地将腹腔镜手术应用到胃穿孔修补、阑尾切除、疝气修补等手术当中。因为这一术式在腹部基本看不出手术切口瘢痕,也就很好的满足了患者既要手术,又要美观的爱美需求。
随着现代人生活条件的提高,一些“富贵病”也相应增加。“高血压,脑出血”就是这些年来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一旦患病,即是急危重症,治疗周期长,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并且不适合过多搬运病人进行转院。
过去治疗该病常用开颅术进行血肿清除,常常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年,孙挂成专门拜师大连医科大学孙树杰教授学习脑出血定向置软管脑内血肿吸引清除术,返回后潜心研究所学技术,在熟练掌握该技术的基础上,又将血肿定位部分加以改进,自行创造了一套适合医院使用的“定位仪”。使用这套办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极大地缩短了病人住院病程,明显改善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医院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住院费用降到目前的3万元左右。
曾经有一位病人,带着经孙挂成治疗后做的头颅CT片到太原复查,省城知名专家看过片子后,便询问病人在哪做的手术,对手术效果大加赞赏。
从一个侧面应证了孙挂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外科大夫对待手术要像雕塑家对待作品一样——精雕细琢”。
从某种意义上讲,医院是临床病种的筛查网,每一个疾病都要经过医院过滤。这其中,大部分疾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大医院、医院是解决疑难复杂病例、专科病例的地方,往往医疗程序纷繁复杂,治疗费用高不可攀,而80%的医院看病,医院即可以较好的解决。
所以孙挂成提出“医院最基本的功夫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最需要的是实用技术”。这些年来,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他不断外出学习,积极引进推广实用技术,使得当地病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做疾病的治疗专家,也要做病人的医疗向导
医学科学日新月异,临床病种纷繁复杂,一个医生对自己专业内的病种基本掌握已属不易,不能强求其包治百病。能够把自己接触的病人医院和医生,即是一个医生的责任,也能体现一个医生的医疗水平。而作为病人,医院运转程序和医生具体情况。
在孙挂成的电话薄里,保存着很多同行的电话号码,其中包括本院本地的医学专家,也包括太原、医院的各科专家号码,这些号码既是他个人的珍贵资料,更是找他看病的病人的福音。
每当遇到需要时,他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到适合的专家进行咨询,或者把病人直接推荐给适合的专家,有时也直接把相关专家请到本院进行会诊手术。这些办法有效地解决医院、不认识医生的困难,避免了基层病人因东奔西跑而耽搁了病情。
孙挂成说过,“不仅要做疾病的治疗专家,同时也要做病人的医疗向导”。医院内部有一个明文规定叫“首诊负责制”,他把这一内部规定延伸到了自己的全部行医生涯。
我们接触过孙挂成主任后,庄子《逍遥游》秋水篇中的“大音希声,大爱无痕”不知不觉涌上心头。大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付出;大爱是尊重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愫;大爱是不求回报、忘我无私的奉献。
由神池城市在线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作者:温晓军、李冬梅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