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1.食品选购基本知识
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疾病预防
1.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男性同性性行具有很大的感染艾滋病风险,多性伴或没有安全套保护的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高危行为!
青少年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并不鲜见,不要过早发生性行为和做好自身防护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还可以避孕。体外射精、安全期等措施不能有效避孕。
中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与校外年长者性接触,男生和女生都需要加强性安全防范意识,不仅要小心网络陌生交友,也要警惕来自熟人的过分热情,不要随意接受金钱和礼物,也不要随意与其独处。
2.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全国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状态,但部分地区流行程度较高。
经静脉吸毒和经母婴传播降至较低水平,经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各地流行模式存在差异,中老年人、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疫情上升明显。
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明显增多,发病人数增加。
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
浙江省15-19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其中75%以上的学生病例主要通过男性同性性行为方式感染艾滋病。
3.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HIV感染者是指体内携带艾滋病病毒,但其免疫功能还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没有表现出各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但体内病毒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人是指艾滋病感染发展到晚期,由于免疫系统缺失使得机体发生了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一系列症状的病人。
4.艾滋病的窗口期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需要2周至12周才能产生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
5.艾滋病的潜伏期
从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这段没有明显症状的时期,称为潜伏期。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左右。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仍具有传染性。
6.无偿献血知识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只有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坚决制止买血卖血行为,才能保证医疗用血的质量,才能遏制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的艾滋病、肝炎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传播,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保护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在正规的医疗单位和中心血站献血,由于采血器具设备和操作过程均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因此对于献血者来说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7.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歧视使感染者过度焦虑和紧张,丧失自尊心和感到悲观绝望。
歧视使人处于孤立状态,容易去做伤害他人的事。
预防和治疗工作难以开展。
导致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及家庭的人权遭到侵犯。
心理健康
1.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客观看待事物
建立倾诉平台,扩大交往的对象和范围,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采取个人隐私得到保密的形式得以倾诉、得到解答等。
2.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
做到主动、诚恳、公平、谦虚、宽厚地与人交往,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语言技巧,体会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学会倾听和赞美等。
3.掌握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业压力过大,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4.认识竞争的积极意义
在讨论和思辩中学会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共同进步。
5.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
指引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有勇于进取向前看的心态,保持一种恬静平和的心境,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及时摆脱挫折困扰,以保证高中生活能够健康快乐、向上进取而有意义。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6.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
高中阶段处于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又面临着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很容易形成巨大心理落差。常见有以下几种心理健康状况:1、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2、与老师冲突,形成对老师所谓的“不满”;3、成绩滑坡现象导致的心理问题;4、严重的偏科现象导致的心理压力;5、高中生早恋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等。具体解决对策: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2、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素质;3、应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4、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5、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6、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融洽班集体的关系;7、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1.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
青春期发育异常包括性早熟和性发育延迟。一般男孩10岁前,女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就可能是性早熟。如果女孩子13岁以后,男孩子14岁以后,还没有出现明显发育的任何表现,就考虑为青春发育的延迟。
2.发育过程中异常的症状
两性畸形,是指一个个体的性器官有着男女两性的表现;
男性包皮过长、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
女性原发性闭经、无阴毛、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3.性骚扰行为及应对方法
性骚扰是指一种不受欢迎或不被接受的语言、或带有性意识的接触。常见的有身体的接触、言语的接触、非语言行为、以性行为贿赂或要挟的行为。
知道它何时发生,确定自己是否受到性骚扰,保持冷静;
大胆沟通并使用肢体上的防卫技巧;
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或寻求帮助。
4.避免婚前性行为,防止意外怀孕
树立正确的爱和性的观念,在深思熟虑、理性思考、评估可以承受的结果之后做出恰当的决定。如果要发生性行为,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