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啊,又掉下来了,麻烦你快点把它按回去!”
“医生,我家宝宝1岁6个月了,最近发现小丁丁右边鼓起个包包。以前一个月不鼓一次,今天都鼓了8次了,娃娃这么小,能不能不做手术,等它自己长好呢?”
在市一院普外病区,经常遇到这样的家长,不止一次抱医院,请求医生帮忙把突出来的疝囊内容物推回去,却不愿意听取医生的建议接受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虽是常见的小儿疾病,但千万不可忽视!
到底什么是疝气
小朋友得了疝气应该怎么办呢?
一院君今天医院普外病区
主任医师陈焕新为各位亲们详细解答
↓↓↓
什么是小儿疝气?
为啥子会鼓包包?是不是因为吼凶了、哭凶了才鼓出来的?
关于这个问题,陈医生这样说→
这个问题还要从胚胎发育讲起,男性的两个睾丸原本(胚胎时)是长在肾脏的下方的。随着胚胎的发育生长,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下移动,到出生时已进入了阴囊。在睾丸移动的过程中,就会遗留下一个腔隙医学上叫做“鞘状突”的间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的小儿在出生时这个鞘状突已经自行闭合了,因此多数小儿没有表现为疝气。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少部分小儿这个鞘状突没有闭合,它与腹腔相通,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这样就形成了小儿疝,也称为先天性疝,俗称“疝气”。
小女孩是子宫园韧带通过,有时也会发生闭合障碍,因此也有疝的表现。因为解剖结构的不同,女孩子得腹股沟疝的可能性要比男孩子小很多。
小儿疝气有哪些影响?
很多情况下,爸爸妈妈或者是“见多识广”的长辈们或许会觉得,似乎娃娃有疝气问题也不大呀,等长大后自己就会长好。因为除了有时会出现的小鼓包之外,也没有别的什么症状。
陈医生指出,疝气最严重的危害是发生嵌顿,小孩明显不适,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疝出的内容物不能自行回纳。此时,疝囊颈会压迫肠道出血,引发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另外,疝囊颈还会压迫精索血管,引起睾丸坏死,会对以后的生育造成一定影响。女孩则可能导致卵巢或输卵管缺血坏死。
疝气虽小,但不可掉以轻心!
日常如何鉴别疝气?
日常观察:观察宝宝在哭闹的时候肚脐部位、腹股沟或阴囊有没有肿物突起,如果该肿物在宝宝平躺、睡觉时消失,或者在用手轻轻按摩后可以消失,那就可能是疝气。
早就医早治疗:最终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是否是疝气。
外科手术有必要吗?
手术是小儿疝气最佳治疗办法!
疝气手术,又称“疝囊高位结扎”,属于小儿普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对“小儿疝气”的治疗,若出现经常掉出来的,建议尽早治疗;一岁以内,偶尔掉出,包块不大者可先进行观察。
↑手术完成缝线图
医院普外病区开展此类手术已经多年,目前主要采用开放式小切口手术(切口直径<1cm),积累了大量的手术案例以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技术娴熟,术中几乎无明显出血,痛苦轻、恢复快,术后无并发症,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所以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手术伤害。
↑术后恢复图
医院的幸福医疗故事
我们还会一一给大家道来
想要随时聆听幸福医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