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是基于陈双教授七步法
TEP(totalextraperitoneallaparoscopichernioplasty)
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1、TEP是基于“肌耻骨孔”缺损的修补,与腹股沟疝的分型分类关系不大
2.TEP手术与TAPP一样,并没有对腹股沟区域的缺损进行所谓的缝合修补,而是用一较大的补片在腹膜前进行了加强
1、放置套管
2、建立操作空间
3、“立山头”,游离两个间隙
4、“拉山头,走山脊”,疝囊的分离
5、精索去腹膜化,腹膜反折处的分离及扩大分离
6、放置补片
7、排出CO2气腹,关闭穿刺孔
一、放置套管
布套方法因个人爱好选择,关键在第一套管放置
切开腹直肌前鞘,可见下方腹直肌,拉钩拉开腹直肌,显露腹直肌后鞘,置管充气
二、建立操作空间
1、手指法,2、球囊扩张法,3、镜推法(我国常用)。
三、“立山头”—游离两个间隙
在进行第一二步时继续往前下推间隙的时候,就自然进入Retzius间隙(耻骨联合和耻骨梳韧带为标志),视野中可见疏松白色的网状结构。暴露至耻骨联合,继续往下游离2cm,游离过多会损伤耻骨后静脉丛。
向外侧暴露耻骨梳韧带应避免损伤“死冠”
“死冠”血管是连接与髂外和髂内系统的变异的闭孔血管与腹壁下血管的吻合支,可能是动脉,也可能是静脉,也可能同时有动脉又有静脉。当Retzius间隙游离到达死冠处可暂停。
Retzius间隙的游离后,不要急于去找疝囊或分离疝囊,而应将视野转向外侧,从外上向外下游离,然后与中间操作空间相汇合
腹壁下血管放在视野上方,越过腹壁下血管,向外下侧分离,就是Brogos间隙
外上可达髂前上棘,向下达内环口水平,底边到达腹膜反折处。
四、“拉山头,走山脊”——疝囊的分离
分开精索内筋膜,沿着疝囊上缘向体表分离,直至见到疝囊与精索或附睾处的附着处。
山头:腹膜反折处向上凸起的疝囊;山脊:疝囊的上缘向疝囊的远端
五、精索去腹膜化,腹膜反折处的分离及扩大分离
六、放置补片
内界为腹直肌,外界为髂腰肌,上界为联合肌腱,下界为耻骨支和耻骨梳韧带
补片修复的原则:代替腹横筋膜来覆盖住整个肌耻骨孔,达到并与周围的肌性和骨性组织有一定的重叠。
补片覆盖的范围:上方要覆盖联合肌腱2cm~3cm,外侧要至髂前上棘,内侧必须覆盖腹直肌和耻骨结节并超过中线,下方的内侧要插入耻骨膀胱间隙而不能直接覆盖在膀胱上,下方的外侧必须做到精索的“腹壁化”。
补片大小:9cm×15cm
固定补片的四个结构:联合肌腱、腹直肌、陷窝韧带和耻骨梳韧带。
手术记录患者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于脐下做约1厘米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并切开,拉开腹直肌并显露后鞘,于后鞘前表面进入腹直肌后间隙钝性分离(直接分离、球囊扩张器),于脐下切口置入10毫米Trocar及腹腔镜,第一操作孔位于,穿刺置入5毫米Trocar,第二操作孔位于,穿刺置入5毫米Trocar。充CO2至腹膜前间隙内压力为12mmHg。直视下锐性分离Bogros间隙中的疏松结缔组织,电凝小血管。进入Retzius间隙显露耻骨结节和耻骨梳韧带。
向侧继续分离,于显露的腹壁下血管下方向外侧游离Bogros间隙至髂前上棘水平腰大肌表面,显露髂耻束。暴露内环口及精索,找到疝囊,疝囊约厘米×厘米,疝环直径厘米,位于腹壁下血管侧,检查(有、无)复合疝,。将疝囊(完全游离、横断)。将腹膜反折线尽量向头侧分离,使精索血管壁化,并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置入补片型号____________(厘米×厘米),展平后覆盖肌耻骨孔,内侧过中线,外侧到髂前上棘水平腰大肌表面,下方进入Retzius间隙过耻骨梳韧带和耻骨结节,将疝囊置于补片上方。
向侧同样方法操作,疝囊约厘米×厘米,疝环直径厘米,位于腹壁下血管侧,检查(有、无)复合疝,。将疝囊(完全游离、横断)。置入补片型号_____________(厘米×厘米),两张补片于中线处重叠约2厘米。
术中(有、无)分破腹膜,及处理。
创面注入0.5%布比卡因ml。
直视下放尽CO2气体后关闭各切口(脐下切口缝合前鞘)。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满意,术后患者转入复苏室。
备注:手术时间:_____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