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治不好的病,都是经络被掐断的结果,想把这个道理理解透,要从《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说起。
这句话,源于《素问·调经论》,体现我们的祖先对生命的积极探索、对疾病的深刻洞察。
原文就是: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这里面的经隧,指的就是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深层而重要的经络。
意思是,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经隧的通达,运行气血。气血若因为经隧的原因而导致不和,各种疾病就会产生。
所以,我们要看护好我们的经络。
这是古人对我们的训示:我们今天一切大病、重病的出现,都是经络被掐断、“经隧”不通,导致气血失和的结果。
如何来理解这个呢?涉及到祖国传统医学独特的观念——整体观。
先举个例子,咱们的心脏。
你说这心脏在跳动、射血,承载我们生命发动机的角色。仅仅是它一家的功劳吗?说实话,还真就不是。
心脏的怦然跳动,看似只牵涉一脏,实际上它就是冰山之一角。在它的下面,掩藏着很多其他的环节。
比如说,心脏的跳动,离不开脾。中医认为,脾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心,在心的作用下变化为血。
所以,心脏所泵射出来的每一滴血,都离不开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劳。
如果脾的功能失常,则心血不足,血能载气,血虚则气虚,于是气血两虚,心脏还能正常工作吗?
再比如说肺。心脏和肺脏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了,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心脏不好的人,早晚肺不好。
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心脏也别想健康。而这个问题,古人用一个“宗气”的概念很好说明了。
中医学认为,肺化生而来的宗气,能灌心脉。心脏的跳动,时刻离不开肺所产生的宗气的鼓动。所以说,心和肺,紧密相连。
又比如说肝。心和肝之间有关系吗?有啊。我们都有体验,一次大怒之后,心跳很可能就不规律。总生闷气的人,心脏位置就会觉得闷。
用中医的理论解释,肝主条达。肝郁气滞,则一切脏腑的功能开展,都会不顺畅,心脏也在所难免。心脏的如常跳动,离不开肝气的梳理、畅达之功。
所以你看,一颗心脏的跳动,看似普通,其实却是很多脏腑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任何一脏出了问题,我们的心脏都别想好。
心脏如此,其他的脏腑也是如此。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一个崇尚整体的“小团队”。一切功能的开展,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既然我们的身体如此强调整体性,那么,维系脏腑之间联系的“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个通道一旦被掐断,意味着脏腑之间就会失联。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如今想帮却帮不上,那麻烦可就大了。
那么,维系脏腑之间联系的通道是什么?
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就是开篇《黄帝内经》经文里面所说的“经隧”。
气血、津液、精微的输布,无不以经络为通道。脏腑之间的能量转换、交流和协调,无不以经络为沟渠。
经络一旦淤堵,脏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我们身体这部机器的运转,就得抛锚了。
所以说,古人告诉我们:“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可见,脏腑之疾,虽然起因多端,但是经络淤堵,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
我们身体的一切大病、重病,都可以视为经络淤堵的结果。而疾病的好转,也是脏腑之间经络畅通,联系恢复的结果。
心经堵了会怎样?就会咽喉干燥、心口疼痛、口渴异常、前臂不温、麻木、酸痛。
脾经堵了会怎样?就会舌根部疼痛僵硬,吃东西呕吐,胃脘疼痛、腹胀、容易嗳气,全身没有力气。
肺经堵了会怎样?就会肺部胀满、气喘、咳嗽、缺盆和喉咙部位疼痛,甚至可能胸部烦闷、视觉模糊。
肝经堵了会怎样?就会腰痛、前后俯仰不灵,小肠疝气、小腹部肿胀等等。
这些,都是《黄帝内经》里面明确告诉我们的。
从《内经》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治病,如果把接通经络、畅通经络、圆通经络,这三件事情做好了,不仅治病不在话下,我们的长寿,也真的不难了。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打通经络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疏通经络、接通经络、圆通经络呢?
再了解这个方法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如何知道经络是否通顺?这样做一做就知道:
一、捏一捏身上的肉
适度捏起身上的肉,经络不通的人会感到非常痛,经络通畅的人则几乎感觉不到痛或者只有轻微的感觉。
捏胳膊外侧的三焦经及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感觉出来。
二、有无明显的过血现象
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手腕,一定要攥紧。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
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说明你上身的经络是通的。
然后身体平躺,用手按压腹股沟处的动脉一分钟,猛然松手,如果有血冲到脚趾尖的圆筒状热感,说明下半身经络气血流通良好,反之则经络气血流通欠佳。
三、平躺下肚子塌陷
健康人平躺,腹部应当是凹陷的,能显出肋骨来,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而且捏着肚子不痛。若平躺时腹部凸出,肚子上有硬条、硬块,是气血经脉不通,水湿痰饮等瘀滞的表现。
四、搓八髎脚会发热
用手掌快速在八髎(臀部尾骨附近)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脚能发热。如果经络不通没有脚热的感觉,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
五、观察舌下血管
舌下两条血管深暗,怒张,是气血不通、瘀血停滞的表现。
如果你这五点都正常,恭喜你,经络非常畅通;只要有其中一个不符合,就要好好疏通经络了。
如何疏通,接通,圆通经络呢?
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当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用常规的按摩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
这时,除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种疾病外,还可以用热敷、艾灸,来化解体内的寒湿,恰当合理的运动也是提升体内温度,化解体内寒湿的好方法。
手指梳头
不要低估梳头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功效实在不可小觑,头是诸阳之会,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等多条经络通过。
每天早上梳头,不仅能使头部经络通畅,解决头晕头痛、脱发白发、失眠等问题,还有助于全身气血条达。
可以用手梳,两手手指自然屈曲成弓形,自前额发际开始,经头顶向后,至颈后为止,梳一二百次。也可以用梳子,以桃木为好。
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中医认为全身精气由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莲花逍遥
经络血脉的运行,最离不开肝胆之气的顺条,肝气郁结,则血瘀不行,所以春天一定要多伸展肝胆经,而莲花逍遥式就可以疏通身体两肋的肝胆经。
坐在垫子上,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脚心贴在右大腿的内侧。然后身体向弯曲的左腿方向扭转,右手去抓右脚尖,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尽量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内。
练习这个动作持续一分钟后,会感觉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好像阳光照进来一样,这是好现象,不要担心,练习时左右各练习8次即可。
莲花凌波
我们手臂上有6条经络,心经、心包经、肺经、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三条阴经,三条阳经,这一个莲花凌波式就可以锻炼到这6条经络,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心肺功能弱、容易感冒、心慌气短的人更是要多练,能让肺经气血旺盛、心脏血脉充盈畅通。
坐在垫子上,双腿盘起,双手撑在地面上,用力将身体支撑起来。
练习这个动作有些难度,刚开始能坚持几秒钟就算不错了,慢慢来,不用过于用力追求臀部离地的高度,时间长了才可以做到像图片显示的样子。
瑜伽体前屈
这个动作主要疏通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膀胱经通了,能排毒散瘀、驱寒散热,还有助于阳气升发。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正视前方。吸气,双臂自身体两侧慢慢升起,当手抬向顶部时,手掌转向前方,两臂平行,呼气,同时上身慢慢向下,两手掌尽量触地。
当手实在不能再往下时,停止呼气,屏住呼吸,保持这个姿势6-8秒钟。然后开始吸气并回复到原来的姿势。至少重复15次。
这个动作,越是够不到,越说明你的毒素堆积的多,但是不要著急,也不要用蛮力,只要大腿后侧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觉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拉伤韧带。
拍屁股
坐的时间长了,屁股变大是小事,重要的是臀部经络不通。
因为臀部位于人体的中部,是经络气血运行的关键枢纽,是六条经络的总开关,也是连接人体上焦气血和下焦气血运行的桥梁。
上热下寒和久坐的人一定要常拍拍臀部尾骨附近,这里有八髎穴,是膀胱经上的穴位,而且跟盆腔气血密切相关,每天用手掌拍10分钟,对妇科病、男科病都好。
推心腹五分钟
心窝到小腹这一段分别有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胆经,五脏之经络无不汇集于此。
推腹可以帮你疏通这些经络,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
手掌由心窝开始向下推到小腹,反复推5分钟。双手或者单手都可以。如果有阻滞点(硬块、痛点、「气团」或「水槽」),一定要反复推揉,将其推开揉散。
滚来滚去
这个动作能够锻炼到督脉和膀胱经。
督脉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借此宣发,是元气的通道。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
通过滚来滚去来增强督脉的气血供应,进而激发肾脏的先天之气,强腰健肾。
仰卧床上,双腿弯曲,大腿和小腿夹角约90度左右,双脚紧挨床面。
上体缓慢左右动,一左一右为一次,滚动8~10次。接着用手抱膝(左手抱左膝,右手抱右膝,小腿与大腿自然折叠),使背部成弓形,先左右滚动8-10次,而后背部与臀部交替离开床面一上一下滚动4~6次。
每天坚持做这7个动作,一定会气色好,身体棒;实在没条件没时间做完,那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锻炼。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经络畅通的基础,下面这些,是您应该做,也确实能做得到的。
1,少荤,多素。肉吃得多,易生痰湿。果蔬吃得多,则可以清理郁滞。
我们人类从牙齿的数量、类型上就能看出来,素食和肉食的比例应该为7:1。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个天然道理,我们的经络就会为痰湿所淤堵。
2,适当运动,切忌久坐。运动,可以疏通气血,可以活络经脉。长寿的道理千万条,多运动,是其中怎么也颠扑不破的一条。
3,少发愁,少上火,多谈笑。发愁上火,令气机郁滞,同样会导致经络不畅。
如果一个人,精神上长期苦闷,五脏必然要生病。相反,多谈笑,凡事多向积极的方面去想,会令人感觉舒畅。
4,病早治,莫拖延。小病,会影响本脏之能。它像一颗种子,可以不断发展成影响整体气血阴阳的恶果。经络的淤阻,往往就是从不起眼的小病开始的。
5,七分餐,勿饱食。我们一身经络的舒畅,离不开气血的充盈和通畅。而化生气血的脾胃,最喜欢轻装上阵,最喜欢规律工作。
所以,我们不要吃得太饱,这是保证经络畅通的根本之一。
??正品天然牛角头部按摩梳
开抢啦:39.2元,比市场价优惠22元
领券可以立减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