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首次在国际社会上提出“碳中和目标”,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年争取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这个超级大赛道,想必各位都已经吃到一点红利了!但是目前这个阶段,我们才看到前景,基础设施也才刚启动或动工!大肉还在后面,但是能走到后面的也不可能是全体成功,纵观历史再结合现在,一个行业探索能走到最后的也就那几家公司!虽然在风口猪都能飞!风小了不能真的飞起来的话,摔得多惨就得结合飞得多高及体重了!
包揽”水电风光储“的水利建设龙头
中国电建的控股股东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前身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年11月30日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在北京共同发起设立。年10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年1月,名称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水电”变更为“中国电建”。
中国电建位居年《财富》中国强企业第29位,荣获“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奖”、金圆桌“最佳董事会”、第14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之“社会责任奖”、第十届“最佳投资者关系金紫荆奖”等荣誉。中国电建以“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为企业使命,致力建设成为“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世界一流综合性建设企业”。
中国电建坚持全球化经营、质量效益型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卓越价值的品牌,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创新型工程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以奉献清洁能源、绿色环境和精品建筑为己任,努力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群起而立,助力碳中和!全球清洁能源建设龙头中国电建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一)剥离地产,轻装拥抱转型机遇
中国电建公告与控股股东电建集团进行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为避免同业竞争,公司拟将所持房地产资产与控股股东持有的优质电网辅业资产进行置换,差额部分以现金补足。该交易不涉及发行股份和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电建脱下沉重的盔甲,变轻能干什么?肯定是跑得更快!木木认为房地产资产置换电网辅业资产,中国电建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叠加协同效应增强;房地产剥离解决融资受限问题,十四五新增新能源控股装机有望超30GW!
(二)订单稳中高增
21年12月中国电建单月订单大增%,尤其抽水蓄能、风、光电站项目开始全面落地。
22年1月中国电建单月新签合同额约为.95亿元,同比+3.10%,单月订单保持平稳增长。
22年2月中国电建新签合同总额约为.82亿元,同比+1.67%。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为.78亿元,同比+1.35%;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04亿元,同比+3.34%!
中国电建新签合同额保持增长并非由于大额订单的签订,而是由于市场需求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三)传统主业优势突出,持续拓展新老基建
基建方面,基础设施工程承包板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已是当前主力业务板块!
新能源工程方面,中国电建加强了抽水蓄能电站、风电场、光伏等项目的拓展,依托中国电建全产业链优势,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水资源与环境业务方面,中国电建强调规划引领,新签合同额呈稳步上升态势,展望“十四五”,短期内中国电建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受益稳增长相关政策;长期随双碳推进,中国电建在毛利率较高的新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工程业务也将持续增长。
(四)发力新能源基建,项目、运营双重优势,厚铸新能源“投建营”护城河
中国电建作为全球水电、风电建设的引领者,发力新能源基建,在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投资、建设和运营领域具备项目及运营双重优势:
项目方面,中国电建控股股东旗下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是全国唯一承担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归口管理工作的事业单位,具有先天优势;
运营方面,截至年底,中国电建旗下新能源集团投产装机7.63GW,项目分布全国20多个省份,新能源“投建营”经验足,装机规模可观、盈利能力强,-年,电力投资运营营收/净利润营收分别为+29.1%/+50.4%,净利润由年的21.1%迅速提升至年51.1%!
(五)奔跑在高速路上,政策支持
“十四五”重视新能源电力资产布局力度,发展或提速。21年末中国电建新能源投运装机7.8GW,规划十四五末新增风光装机30-48.5GW!盈利及净利润将以倍数上升,分红股价上升等都会体现出来!
总结
中国电建在电力建设及运营投资、水利与水环境处理及运营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订单保持平稳增长,在具备竞争优势的水利水电、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持续发力。期待中国电建“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发电运营资产领域的业务开拓,以及在工程领域的竞争优势!
目前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中国电建股价为7.22元,总市值为亿元!
动心了吗?是否值得长期持有各位投资者应该有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