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对于小儿疝气有一定了解,知道当小儿哭闹、剧烈运动时,腹股沟突然有肿块突出,就很可能是出现了小儿疝气。那小儿疝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宝宝得了疝气又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专业医生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疝气是怎么形成的呢?
儿童的疝多发生在腹股沟区故称为腹外疝,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5%,男女比例15:1,其原因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股沟由内向外有一袋状突出,称为鞘状突,在出生前后应萎缩闭塞,与腹膜不再相通,如发育异常,鞘状突未能如期关闭,仍保持开放或部分开放,在一些诱因下(如哭闹)腹腔内容物(肠管或大网膜)进入其中,即形成先天性腹外疝;如鞘状突闭锁不全,腹腔脏器进不去,但腹腔的液体可以进去,即形成鞘膜积液。
典型的腹外疝表现为回纳性肿物,可以在出生时即出现,也可在2-3个月或更晚时间,大多会在2岁以内,当小儿哭闹或站立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时可以还纳至完全消失,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声。
儿童疝气如何治疗?
儿童疝病一旦明确,就涉及到治疗问题,目前的疗法有佩戴疝带与手术修补两种。从理论上讲儿童疝气有自愈的可能,但绝大多数不能自愈,目前形成的专家共识是,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而疝带只有在有手术禁忌,或手术暂时不能实施时方可使用。
疝带疗法是用大小合适的疝带压住疝囊入口,防止疝内容物突出,其应用指征为:
1.6个月内婴儿腹外疝,使用疝带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2.小儿患腹外疝已无自愈的希望,但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手术者,可用疝带暂时维持其现状。
而如有下列情况则不能使用疝带:
1.不可回复,嵌顿及绞窄性疝;
2.巨大疝非疝带所能受益;
3.并发鞘膜积液或睾丸下降不全者;
4.2岁以上儿童,疝带无效,且容易造成疝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至腹壁各层组织解剖不清,使以后修补手术变得困难。
儿童疝气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不能自愈的儿童疝气患者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因疝如继续存在且逐渐增大,则腹股沟部的解剖结构将日趋赢弱,有关肌肉,肌腱韧带更加萎缩退化,疝囊将更加增厚,且有更多机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嵌顿和绞窄,直接增加儿童的危险性和死亡率,儿童疝气患者,既无自愈可能,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正常活动,是有害无益的。至于手术愈拖延,不但使操作困难,并发症增多,而且修补后复发的机会也增多。所以,疝外科专家们的共识认为,2周岁以上儿童疝不能自愈,需要手术治疗。
儿童疝气家长还应该特别注意一点:
儿童疝发生疝嵌顿,家长做为第一护理人,采取及时得当的处置不仅能防止病情进一步的恶化,而且能在第一时间里排除险情,使患者转危为安。
处置原则:
(1)、处置措施宜早不宜晚,尽可能在初发生嵌顿的第一时间里及时进行复位。一般嵌顿初期,疝内容物堆积量小,疝口闭锁不严,肠管还未形成水肿,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损伤也不大。家长可以试行轻柔的揉送疝块,争取将疝块还纳腹腔,解除嵌顿,但应注意不能粗暴,以免挤破肠管,如仍无法使疝块还纳,医院就诊,避免因嵌顿时间过长发生肠管坏死;
(2)、切忌用力挤压疝包块,以免造成肠损伤;
(3)、禁食、禁水、保暖。
故如发现儿童疝块不能回纳,时间过长,将会造成坎顿的肠管绞窄坏死,这时就必须要行部分肠切除吻合术了,故如发现儿童疝块不能回纳,及时就诊非常重要。
医生特别提示:
疝的治疗药物是无效的,一些家长不愿意给孩子做手术,寄希望于一些不开刀,不吃药的“注射治疗”,是不可取的,因为所谓的不开刀、不吃药“局部注射”方法,在腹股沟局部注射了一些物质(多为硬化剂、化学胶、生物胶等)后,不但不能治疗疝,而且注射后局部会产生炎症和疤痕化,给下一步的手术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手术治疗后的切口,现已趋于微创化
我院外三科副主任张明特别指出:虽然儿童的组织解剖层次不如成人清楚,需要更加细心,专业性也更强,但正常的儿童疝手术操作并不复杂,且现在手术操作已趋于微创化,疗效确实、可靠,家长发现儿童医院找有经验的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素材提供:医院外三科张明
-
编辑:窦若琳
大医精诚厚德至善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中药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