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鼓起一个包,不痛不痒要不要治?
医院专家提醒:小洞不补,大洞要吃苦
“小洞要及时补,否则要吃苦头的。”孙元水教授说的小洞就是常见的疝气。不少病人喜欢腹部绑条宽带子,希望把小腹上鼓出的小包顶回去。“其实只能临时应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孙元水是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在临床与学术界都是响当当的,他认为手术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孙元水说,严重的疝气,因为肠子或其他内脏卡在疝环口上,时间长了会缺血坏死,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日前,钱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举办的义诊中,见到了3位90多岁的老人,其中一位姓傅,今年91岁,之前他因为疝气严重鼓出医院。傅爷爷的疝气,已经有20多年,他得的是右侧腹股沟疝。
孙教授说超过80%的疝气是腹股沟疝气,腹股沟就是大腿根这里,这个地方肌肉最薄弱,缺少保护,所以肠子、膀胱等内脏容易掉下去;男性的情况,如果掉到阴囊里,压迫尿道,还会导致小便困难,走路也会受影响。
傅爷爷也有这个问题,起初只有在咳嗽或者长久站立之后才会有鼓包,但到后来只要站起来走路,这个包就会鼓出来,需要躺下慢慢手法复位,把掉出来的肠子什么的塞回去。因为高龄、体弱多病,手术治疗风险比较大,再加上傅爷爷自己也比较忌讳手术,所以一直拖着没有治疗。
有天半夜,傅爷爷的肚子上小包鼓出了2个拳头大小,怎么塞也塞不回去,而且疼痛难忍,出现剧烈呕吐。傅爷爷被家人紧医院,医生判断傅爷爷出现了肠梗阻,可能已经有肠坏死,需要立即手术。
凌晨2点,医院做了手术,手术中发现掐在腹腔外面的小肠有30多公分,已经出现淤血、发紫。
“老年人疝气不会自己痊愈,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只会加重。”孙教授说,很多老年人往往有很多基础疾病,身体条件差,也给手术增加了难度,在他的记忆中,有不少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例子,实在令人遗憾。
长知识小疝不可怕,手术有创新疝气除了老人多,小儿也多发。小患儿大多因为先天发育问题导致这个毛病的,通常6个月之后会自行愈合。
今年医院成立了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为这类患者手术进行了改良创新,叫无张力修补。“就像补轮胎一样,找一块补片贴在‘窟窿’上,人体组织会在这上面生长,最终形成一层坚实的组织。”这种手术方法,孙教授形象地称为“打补丁”手术。
另外,“打补丁”手术,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完成。只需打0.5cm~1cm的3个“钥匙孔”就可把缺口补上,完成手术。
如何预防疝气?孙教授建议,有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先治疗这些疾病,把可能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减少。
另外一个预防措施就是有意识地锻炼腹壁肌肉,增加腹部肌肉力量,比如练练抬腿运动就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丁颍鹃,本报通讯员:应晓燕
孙元水,副院长,主任医师
主攻学科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腹腔重症感染的诊断及治疗;临床营养的规范化应用。擅长胃癌、小肠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以规范化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完成手术千余台,疗效达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方向
早期胃癌的诊断及功能性手术,进展期胃癌的转化治疗;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腹外疝的微创治疗。
同德官微为您健康加油!
南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西安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