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疝
小儿斜疝全称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气蛋,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男性多见右侧为左侧的2—3倍。儿童小儿腹股沟斜疝多数在2岁以内发病,一般生后数月出现,新生儿期也可发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大腿与腹部交界处)光滑、有弹性的可复性(时有时无)肿物,腹股沟斜疝的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女孩可为卵巢、输卵管。当小儿咳嗽、哭闹、站立或用劲时出现或增大,当安静平卧入眠后可缩小至完全消失,如果疝入疝囊的脏器组织不能自行还纳时,即造成疝嵌顿,如不及时救治,可使疝内容物出现坏死,或长时间压迫精索,影响睾丸供血,造成严重后果。
临床中,咨询小儿斜疝治疗年龄的比较多,很多老年人家长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大大再说”;包括很多其他专业的临床医生也经常向咨询者这样回答。这样的回答太模糊了,到底多大年龄适合?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手术年龄:一般在6个月龄以上即可手术。太早了还有自愈的机会,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后复发率高;太晚了影响患儿腹股沟发育,甚至影响睾丸的发育,并且病程越长,发生嵌顿的机会越多。目前临床中手术患儿年龄多在1—3岁。
另外,一旦发生嵌顿,即出现包块不能自行消失,患儿腹痛、呕吐,甚至发热、腹胀,应立即诊治,找专科医生复位,复位失败则需急诊手术,否则有可能发生肠坏死,甚至感染性休克等。手术方式:15岁以下均采用疝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有常规手术及腔镜下手术。比较常规手术,腔镜下手术的优点是:恢复快,术后6小时就可少量进食,术后一天就可下床活动;小切口,无需缝合皮肤,愈合后美观;小创面,手术中直接高位结扎,无需分离疝囊、鞘状突,对精索等生殖组织影响小,术后无明显阴囊肿胀,痛感减轻;大视野,在腹腔镜放大下,直视输精管、精索等重要生殖组织,手术安全性高;大范围,对于双侧斜疝,鞘膜积液或斜疝合并鞘膜积液的患儿,无需再做额外切口,可在腹腔镜下行双侧手术。对于单侧斜疝、鞘膜积液患儿,可在单侧手术后行对侧探查,如鞘状突口未闭合,术中一并行高位结扎,避免以后二次手术。缺点:与常规手术相同,有一定复发率;手术费用比常规手术高。
这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疝。如果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长时间停留而不能自行复位,引起疝入的内容物血液循环障碍,就称之为“嵌顿疝”。如果嵌顿时间过长,或多次嵌顿,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疝入的脏器缺血坏死。男孩的精索过度受压,睾丸就会坏死;女孩可能出现输卵管粘连、堵塞,卵巢缺血坏死,给小儿造成严重损失。那岂不是“小不治而酿大祸”了吗?。
即便没有嵌顿,疝内容物长期压迫精索也会使睾丸血液回流障碍,血供减少,从而引起精索静脉曲张,睾丸淤血、缺氧,最终萎缩。而且随着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多,下坠的肠管使肠系膜受牵拉,不仅行走不便,而且会出现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在学校,同龄的小朋友看到后会讥笑,甚至给起外号,影响小儿的心理发展。
一般来说,对于六个月以下小儿,疝囊口很大,疝内容物可自由出入疝囊者,短期内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家长可不必过分紧张,可暂缓手术;然而,如果频繁嵌顿,就要引起重视,尽快手术了。六个月以上的腹股沟疝自愈的机会很少,家长不要抱有过分幻想,应尽早积极进行手术,以免出现文章开头所说的悲剧。
关于治疗,许多家长都期待不治自愈。其实小儿斜疝是有自愈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自愈的病例,但一味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年龄增长,活动增加,疝块的增大,就会滋生并发症的出现。所以,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好方法。
保守治疗是家长最期盼、最乐意接受的,有的家长甚至设法诱导医生,让医生为其提供保守治疗的办法,而以此作为一劳永逸的法宝,如家长常常提到的使用疝气带。疝带的使用并非没有任何道理,但不是对任何病人都是通用的。对六个月以内婴儿,或有其它严重疾病不适合手术者以及小疝囊,疝块出现机会不多者可试用。不过要正确使用疝带,勤观察,如疝在疝带下脱出,就达不到治疗效果了。使用疝带时间不宜过久,效果不佳及时改用手术为好。我们已遇到多例因使用不当或长时间使用疝带造成精索静脉曲张,精索周围粘连。不仅旧病没治好,又添了新病,而且给手术增加了难度。那可就是“雪上加霜、屋漏遇雨”了。
有关嵌顿疝手法复位,这仅仅是救急的手段,治标而不治本,对同一个病人不宜反复使用。手法复位是有严格的适应症的,一般嵌顿时间在十小时以内,病人全身及局部状况良好可试行手法复位,但最好由工作3年以上的专业小儿外科医生操作。嵌顿时间较长,复位前可给适量的镇静、解痉药。复位的手法是很有技巧的,不是一般人看看书就可掌握。由于小儿肠管比较薄弱,嵌顿后肠壁水肿、脆性增加,粗暴的操作很可能出现肠管破裂、便血、发热等不良后果,那就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
手术也并非是无比可怕的事情。在有小儿医院,这种手术一般三十分钟左右就可完成,手术残留的瘢痕不足两公分,小孩没有明显的痛苦。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象正常小孩那样吃喝、玩耍了。为了安全康复,不让家长担心,医院观察3~5天,伤口换药后出院就更完美了。术后复发的机会是很少的。当然也可以选用腹腔镜手术,有助于探察对侧鞘突有无闭合,但腹腔镜手术要求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时间也长些。有的家长害怕一侧手术后另一侧再出现相同疾患,要求医生手术中同时探察另一侧,实际上,对侧同时发病的几率是4.7%,通常不必探察,如果医生检查对侧外环口很大,有潜在发生的机会,或者对侧过去有过疝,近期未出现的可以考虑同时探察。
家长经常担心麻醉会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现代麻醉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对人智力影响微乎其微,更何况小儿疝气手术时间极短,用药极少,智力影响可以说是“零”。试想一下,全球每年接受麻醉的有5亿多人,如此担心的话,地球上弱智人口该有多少啊!
,有关于斜疝的讲解,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