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回顾
有一篇文章描述了这样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儿子出生后不久,宝妈发现孩子哭的时候,他的大腿根部腹股沟区就有个鼓包,孩子不哭或者睡觉的时候,感觉“包”又消失了,母医院看看的。奶奶说这是疝气,许多男孩都有的,不必管他,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还说孩子父亲小时候也有,如今不是蛮好。听了婆婆的话,宝妈也就没放在心上了,想着今后大了孩子就会好了。就因为疏忽大意,等到孩医院时,医生竟告知要切掉宝宝的一侧睾丸,宝妈悔不当初。
腹股沟疝究竟是啥?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安东来介绍,疝气俗称“小肠串”。是腹腔内肠管等经过腹壁先天性或后天孔隙或薄弱区突出至体表形成包块或伴有其他不适等表现的一种疾病。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的,即腹膜鞘突未闭所致。在胎儿期睾丸位于腹腔内的腹膜后方,睾丸必须下降到温度相对低的阴囊内才有利于睾丸内产生精子细胞的正常发育。鞘突就是是胎儿睾丸从腹腔向阴囊下降过程包裹的一部分腹膜形成的结构。正常情况下,鞘突会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短期内闭锁。如果没有闭锁,就会形成一条与腹腔相通的通道,通道如果较粗,肠管等经此通道向腹腔外突出,就形成了成先天性斜疝。儿童腹股沟疝一般2岁以后不好就很难自愈了。如果疝出的肠管在疝环处受到勒压,超过一定时间,肠管会发生缺血坏死,这样就必须切除坏死肠管。个别严重的会压迫刺激精索血管导致睾丸缺血坏死,则需要切除坏死睾丸,就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孩子。所以,儿童腹股沟疝2岁后仍不愈,尤其是局部包块出现后回纳困难、伴有疼痛时提示形成了“嵌顿疝”,这属于急症,医院就诊,以免引起严重后果或者留下终生遗憾!
儿童腹股沟疝如何治疗?疝的治疗最确实、有效的方法仍是手术治疗。与成人疝成因不同,儿童通常没有局部腹壁薄弱因素,一般不用进行腹壁修补,手术时只要把未闭锁的鞘突在疝囊内口部位高位结扎就可以了。手术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开放手术,另一种是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而用疝气带、局部粘连剂注射等“非手术”方法疗效不可靠,无法治愈或复发率高。仅是一种姑息性、暂时性治疗措施。另外,由于疝带加压摩擦或硬化粘连剂注射会导致局部组织硬化、粘连等使疝囊颈口失去弹性,增加形成嵌顿疝的风险,给以后手术带来很大麻烦。
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疝高位截扎术有哪些优点呢?
“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多适合12岁以下儿童,6岁以内手术更好。”安主任介绍,腹腔镜疝手术有“单孔法”、“两孔法”、“三孔法”。我们一般采用“单孔法”,有以下优点:
■1、腹腔镜下观察局部精索血管、输精管等清晰可见,无粘连,很容易避开,防止误伤;直视下缝扎内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传统开放手术是在腹股沟区(疝突出部位)切口进行手术。此处主要结构是“精索”,它是由肌肉将连通睾丸的血管、输精管等包裹成一捆形成的。疝囊也是从腹腔经过精索内突出的。传统开放手术中需要避开腹股沟区神经,切开腱膜、肌肉等才能找到疝囊,疝囊通常与精索血管、输精管等结构紧挨着,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手术中需要将疝囊和精索内的血管、输精管等分开,并向腹腔方向游离到疝囊内口处,然后高位结扎疝囊内口,达到阻止腹腔内脏疝出的目的。由于疝内容物经常进出疝囊反复摩擦刺激,尤其是在疝囊口附近,精索内结构和疝囊常常会粘连较重,在解剖分离粘连、游离疝囊过程中,一方面可能引起的精索血管、输精管等损伤,或者在高位剥破疝囊影响结扎效果,或者在粘连不重的低位结扎疝囊,部分疝囊遗留则易导致术后复发。广泛剥离疝囊可形成局部血肿、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可以直接看到的疝囊的内口,在内口以上,精索血管和输精管还没有汇集到一起,局部又没有粘连,很容易避开,不需要游离分离疝囊,手术更简单,结扎位置高,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不剥离疝囊则不会形成局部血肿、积液等并发症。
■2、不经过腹股沟区切开,保证局部肌肉腱膜等腹壁张力结构完整。不会引起因手术损伤或愈合不良而导致局部腹壁薄弱,避免了继发性腹股沟疝的风险。
■3、腹腔镜可以同时处理双侧疝,术中还可以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疝。隐性疝即局部已经形成疝囊并可看到内口,但术前还没有腹腔内容物突出或突出很小,术前检查不能发现的早期疝。因腹腔镜可以观察到腹腔全貌,隐匿疝内口很容易观察到并同时进行处理。开放手术则需要进行两侧腹股沟区分别切口实施手术。
■4、单孔腹腔镜术后瘢痕小且隐蔽,具有美容效果:脐窝隐蔽部位5mm切口,采用可吸收线美容缝合,不用拆线;腹股沟区仅有2mm针孔,不用缝合。切口、针孔愈合后腹部几乎看不出来手术切口。局部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微创小切口)
多年前,医院普外一科就开始开展“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并改进和自制专用器械,独创单孔腹腔镜下“弯头缝针联合空心针带线器法单孔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经为数十例2—12岁男女儿童成功实施了该种手术,到目前尚无复发病例。医院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普外一科安东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