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宝爸宝妈们在第一眼看见自己的小宝贝时,是不是会像扫描仪一样扫描宝贝全身,发现宝宝这儿奇怪,那儿不对的!其实,很多看起来很奇怪的现象对于新生儿来说是正常的,小编在此跟大家用一篇文章来了解这些看似“奇怪”的现象。
1新生儿产瘤
产妇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和产道挤压,胎头皮肤、皮下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局部出现充血、水肿和瘀血,甚至颅骨也会部分重叠使胎头暂时拉长变形,出现皮下血肿,医学上称为产瘤。
产瘤不会影响婴儿大脑发育。因为这种出血仅仅发生在骨膜与颅骨之间,并非是颅内出血,也没有殃及脑细胞。至于头颅变形也是暂时的,新生儿骨质柔软,易变形也易恢复。
2
胎脂
妊娠5个月左右胎儿皮脂腺能分泌脂性物质--胎脂。胎脂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羊水浸润。一般早产儿体表最多,足月儿次之,过期产儿最少。
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和保暖的作用。胎脂一般在生后1—2天内会自己吸收,所以不必擦掉。但是皮肤皱褶处积聚的大量粘稠胎脂请尽量擦去。
3
隐睾
隐睾是指男宝宝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大多数足月男宝宝在出生时睾丸已经下降,但少数早产儿和足月儿会出现下降延迟。家长们做好观察,对于出生后6个月,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者,应及早手术。
4
假月经、假白带
有些新生女宝宝阴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称之为“假月经”,有时阴道口还有白色分泌物流出,很象白带。系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当胎儿出生后,雌激素水平就会下降,这个时候子宫内膜就会脱落,阴道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7天,持续1周左右。无论是假月经还是白带,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疗。
5
新生儿红斑
新生儿红斑为新生儿常见症状,原因暂不明,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有些可先有弥漫性红斑,随后出现有坚实的基底红晕的1~3毫米淡黄或白色丘疹,散在性分布,偶有融合。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好发于臀、背、肩等受压处,数目或多或少。皮损可在数小时后退去,不久又重新发出,无其他全身症状,经过7~10天自愈,不需特殊治疗。
6
新生儿粟丘疹
由于高温闷热时,角质层的水平角蛋白阻塞小汗腺汗管,汗水积累造成的,新生儿常见常在生后第一周出现,分布在面部、头部及间擦部位。
临床常见四种类型:
(1)白痱(晶形粟粒疹)
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1~2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
(2)红痱(红色粟粒疹)
好发于腋窝、肘窝、额、躯干等处。皮损成批出现,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围绕以红晕,伴有灼热和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3)脓痱(脓疱性粟粒疹)
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头颈部。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在脓疱。细菌培养为阴性。
(4)深痱(深部粟粒疹)
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一般无痒感。常可见到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样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退。
7
诞生牙
诞生牙是指婴儿一出生就萌出的牙齿,也叫出生牙。以前迷信的说法认为娘胎里带出来的牙是“鬼牙”,要吃人,必须拔除。现代医学虽然对诞生牙的发生原因不完全明了,但对这一种症状还是有明确认识的:诞生牙就是正常乳牙的过早萌出。由于萌出太早,多数牙根尚未发育,常常是软软的,并很松动。
如果因极度松动影响婴儿哺乳或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时,则应该及时拔除。如果不松动,则应该保留,因为该牙为正常乳牙,拔除后就不会再长,以后可能造成乳牙缺失。保留的诞生牙由于多长在下颌,有可能在吸吮时对舌系带造成摩擦而导致溃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磨诞生牙或改用汤匙喂养,溃疡处涂用药物治疗。
8
马牙
新生儿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
“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不需要医治。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易擦伤,口腔黏膜下血管丰富,全身抵抗力低下,故忌用常规方法擦洗口腔,尤其不宜挑破马牙,容易引发感染。
9
青记
胎生青记,指婴儿出生时的骶骨部、臀部、四肢或头部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青色斑块,俗名青记,或胎记。可于儿童期渐渐消失,但亦有终身遗留者,不需治疗。
10
新生儿惊跳
宝宝睡着时稍有点动静身体就会一激灵,有时还会睁开眼睛,胳膊和腿往外伸展,然后两只胳膊交叉抱在胸前,松开时还会啼哭起来,这些现象就叫做惊跳。刚出生的小宝宝出现惊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宝宝抵御外界侵扰的一种自我保护。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小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较高、受刺激容易引起兴奋。因为神经纤维周围的绝缘组织即神经髓鞘还没形成。因此,宝宝在受到声音刺激后,不能像大人那样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往往使刺激传递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从而引起胳膊和腿的动作及抖动。随着宝宝的神经系统不断健全,这种情况就会好转。
正常情况下,宝宝到了大概3、4个月时这种情况就会渐渐好转直至消失。如果宝宝到了5个月以后还是会经常性的出现四肢惊跳或抖动,医院检查一下神经系统了。
11
新生儿打喷嚏
经常打喷嚏是1岁以内婴儿常见的现象,尤其在出生后最初的3-4个月。打喷嚏可以说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可以预示疾病和及时排出鼻腔内的异物。婴儿频频打喷嚏时,家长首先会想到孩子是否受凉了。
当然,受凉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来说,这还是适应环境的正常现象。在子宫内呆了将近10个月的胎儿,出生后接触到外界空气的刺激,不同温度、湿度、气味的刺激之后,所表现出的反应是频频打喷嚏。但是随着月龄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逐渐适应,打喷嚏的现象会逐渐减少。
12
新生儿“红”尿
新生儿尿液为透明淡黄色,但有时你会发现宝宝尿液变成了砖红或者橘红色,不用过于紧张,这叫做尿酸盐结晶。多数出现于生后的早期,这也主要与小儿体内尿酸盐排泄增加以及尿量少有关,用不着特殊处理,可加强喂养,增加尿量,几天后即可消失。
13
脐疝
常见于正常新生儿中,一般在脐带残端脱落后脐部渐增大,内容物可以是肠段中大网膜。哭闹时可增大,多数婴儿在1~2岁内能自愈。特大脐疝可行手术处理。这类婴儿避免剧烈哭闹。
14
新生儿鞘膜积液
往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渐增大,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
15
螳螂嘴
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乳汁吸吮。螳螂嘴属于新生儿正常生理表现,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16
新生儿乳腺肿大
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2~3周自然消退,部分婴儿乳房甚至可以分泌一些奶汁来。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17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不同于成人,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肝循环的原因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需排除病理性黄疸。
18
新生儿水肿
生后3~5日,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和腋窝等处易出现水肿。2~3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
正常新生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
早产儿尤为明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血循环中的心利钠素水平较低有关,影响肾脏排钠的作用和水分的排出,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19
生理性脱发
一些新生儿在生后数周可出现脱发现象,多数婴儿为隐袭性脱发,头发绵细色浅,少数表现为突然出现明显头发脱落。
这均属于生理性脱发。多数小儿脱发数月后可复原,有时可持续数年,但最终均能长出正常的头发,其原因未明。
20
新生儿脱溢性皮炎
是新生儿常见皮疹,特征性皮疹为红斑和油腻性鳞屑,人们常称这种皮疹为“乳痂”,皮疹常见于头皮,亦见于颜面、耳、颈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般可自愈。
来源:儿科时间,丁香医生,丁香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