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疝多发于腹部,常见的是腹外疝,就是肚子里的肠管、脂肪等连同腹膜,经过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外突出所形成的。疝气是不可自愈的,必须及早手术治疗,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消失的可能。
临床上常见的疝有哪些?
1.腹股沟疝
腹股沟,就是小肚子与大腿根交界的两个三角区,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疝叫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见。因生理结构的原因,右侧比左侧多发,男性比女性多发。医生可以根据腹壁下动脉内外可以决定直疝与斜疝,一般人没办法分清,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先将鼓出来的包块小心收纳回去,然后用手指压住腹股沟中间略偏上的地方,再使劲咳嗽。如果疝块不再突出,就是斜疝,否则就是直疝。另外斜疝会进入阴囊,而直疝一般不进入阴囊。
2.股疝
大腿根部,有一个叫“股管”的解剖结构,是腹壁的薄弱处。如果股管开口松弛,周围肌肉和韧带进一步薄弱,肠管和部分脂肪就容易从此处外凸,形成股疝。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这种股疝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形成半球形的包块,这种刚开始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所以大部分都是被偶然发现的,体型比较胖的人更不容易发觉。
3.脐疝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脐环突出的疝。成人脐疝较少见,多数是中年经产妇女。由于疝囊的入口狭小,脐疝发生嵌顿的几率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发现疝气之后怎么办?
有些人发现疝块之后觉得不痛不痒,也就没在意。直到卡住了、医院。这时候,状况可能已经比较危急了。成年人患上疝气,手术是唯一的治疗选择,从现代外科学的角度来看,疝既然是人体组织的薄弱,缺损或者破洞,手术方式做修补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疝气目前多采用微创手术,在肚子上打三个洞,在腹壁薄弱部位放入补片。这项手术比传统手术切口更小,不用打开腹股沟管,更符合生理结构,复发率极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是疝气手术的更好的治疗方案。
预防疝气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锻炼。通过锻炼可以增强腹壁力量,可适当进行太极拳、游泳、跳交谊舞等运动,但不推荐剧烈运动。
2、尽早戒烟。长期慢性咳嗽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此外,吸烟还会导致腹壁胶原纤维代谢紊乱,使腹壁强度降低。戒烟会有效减少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3、保持小便通畅。老年男性有不等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排尿费力等加重腹内压的症状。出现上医院治疗。
潘修勇: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医院)成人综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2年。曾医院进修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曾在医院、广州医院、医院、医院学习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腔镜、创伤骨科等。曾获得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称号,享高州市政府特殊津贴。
主编策划:宣传科刘贤丽
制作:宣传科罗平
本文转自花都新闻中心《今日花都》报,总第期
文:成人综合外科主任医师潘修勇
修改整理:刘贤丽,罗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