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万亿超级市场!这一产业彻底火了,多省市力推!哪些公司站上风口?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有望站上下一个风口。据测算,到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可达1.2万亿以上。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储能”模式的发展,从措辞上来看,地方对储能的态度也从“鼓励”、“建议”转向“优先”和“要求”。除了电源侧储能的强势推广,新兴的用户侧储能应用也得到极大发展。
然而,看似繁荣的产业背后,储能行业仍存在成本较高、电源侧用户接受度低,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等隐忧。拥抱万亿市场,储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政策支持、技术变革、模式创新成为业内共识。
多省市力推“新能源+储能”
国内的储能行业先后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不同应用场景来看,由于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较为明确,也成为最早兴起的储能应用。一般而言,波峰波谷电价存在高低差异,用户侧储能可以利用这一差价固定盈利,这也成为驱动用户侧储能建设的主要动力。
不过,随着工商业电价的持续走低,上述峰谷差价逐渐压缩,用户侧储能的盈利空间随之收窄。种种因素作用下,用户侧储能的装机规模在年被电网侧储能赶超;同时,随着储能成本计入输配电价的提议落空,电网侧储能项目也遭遇“急刹车式”的尴尬。
面对应用场景的不断更迭,电源侧储能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