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不知
原创:深眸财经
今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将新能源车企盈利问题的矛头对准了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电动车成本近60%,那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面对这样的调侃,宁德时代表示:自己也是“打工人”!作为电池厂商,自己也是在给上游原材料厂商打工。
如此一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边都叫苦两边都哭穷,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01,原材料“天价炒作”,宁德时代利润摊薄
年已经快过完,目前宁德时代公开财报数据停留在三季度。
从营收上来看,Q收入97.7亿,环比一二季度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是大增22.5%。今年前三个季度,宁德时代营收加起来有亿,超过《财富》世界强营收亿美金的门槛线。
净利润方面,第三季度净利润94.2亿,平均每天净赚1个亿多点,同比增长.42%,超过上半年的净利润总和,上半年净利润81.亿7。也就是说,截至三季度,宁德时代今年净利润有.9亿。
从整体营收净利规模上来看,宁王还是那个宁王。但是似乎相比增长规模,市场更看重“增长质量”。
因为和前两个季度相比,不管是综合毛利率还是净利率,第三季度都有所下滑。具体来看,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分别是14.48%、21.85%、19.%;整体净利率分别为4.06%、11.97%、10.2%。
是什么影响了第三季度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和整体净利率?答案是上游原材料价格。
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在电动车市场爆发后,本来用在玻璃、陶瓷、化工、医药等行业的边角料角色——碳酸锂,摇身一变,从“工业味精”成了“白色石油”。
从年7月的4万元/吨,直线上涨到现在的58.75万元/吨,一路破纪录,还有最新消息说突破了60万/吨。
碳酸铁锂本身的使用价值而言,肯定不值这么贵,资本炒作嫌疑颇大。所以宁德时代也哭诉,自己也是给供应链上游打工的,遇到原材料降价阶段,也需要“买买买”囤货,自然就影响利润报表——截至三季度末,宁德时代存货余额为.25亿元,同比增长96.58%。
从上游老板“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的业绩来看,确实也赚的不少。
以天齐锂业为例,年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81亿,同比增长.44%;赣锋锂业,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95亿,同比增长.1%。
没办法,上游原材料受制于人,宁德时代也在努力布局产业链,不管是合资还是投资收购,只要能够综合降低原材料成本,都要去尝试尝试。
否则碳酸锂一路涨上去,宁德时代就得被迫减产。最终承压的,还只能是下游车企。
不过,从目前新能源车企的一些战略变动上看,似乎也快“压不住”了。
2,新能源车企“苦电池久矣”,自建工厂“去宁化”
相比宁德时代还有盈余的钱包相比,新能源车企绝大部分都是亏损状态。到了年,新能源赛道没有人再谈颠覆和变革,大家都在为生存而战,幸存者们只想巩固自有领域。
在刚刚过去的11月,新势力一批都很积极的公布了交付量,理想和蔚来都创造了月度交付记录,小鹏继续掉队,哪吒、极氪最有可能完成年度目标,至于其他比如零跑、问界、埃安距离年度目标都差一大截。
但是,比起交付量,更让新能源车企头疼的还是盈利问题,“卖一台亏一台”成了魔咒。
一些传统车企转型做的新能源品牌,都在用燃油车的利润养新能源,所以吉利再能赚钱,也撑不下去了,希望极氪可以拆分独立上市。
那想要实现盈利,就不得不考虑成本,这其中,占大头的就是电池。
对于想要认真长期发展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自己做电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面,动静最大的是蔚来,20亿投资建立电池公司,引起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