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升降之道

白癜风专家哪里最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5941738.html
大家好,我是王涛医生,今天给大家讲讲脾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对中医了解多少,我觉得很多人可能对西医的了解程度要比中医要多,为什么呢?因为西医基本上都是非常明确的具体指标和数值,是相对来说比较直接的、一目了然的。而中医呢,更像是一个暗箱、一个黑洞,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是很明确,只是通过外在的表现来推测,这就是很多人对中医的理解千差万别的一个原因。但中医确实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讲讲咱们的脾胃问题。中医的脾胃和西医的脾胃不是一对一对应的,中医的脾胃比西医解剖上的脾胃范围更广,有解剖意义上的,还有功能意义上的。脾胃的升降之道,这个题目一出,估计很多人都会有疑问,脾胃在人体内还能升降吗,象电梯一样?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在讲之前,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思考一下。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咱们每天都需要吃饭,每天都需要将饮食物的糟粕以大便形式排出体外。那这个过程怎么实现的呢?当然了,很多人都知道,这是胃吸收消化食物,肠道蠕动的原因,没错,按照中医来说,就是胃的降浊功能,胃的动力是向下走的,当降浊功能紊乱了,人就有可能便秘,吃不下东西。还有,有的老年人,或者一些产妇,会得痔疮,有的人还会胃下垂、子宫脱垂或者出现各种疝气,小肠疝气、腹股沟疝气等等,这么多疾病按照西医来说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原因,而且会归属不同的科室,如果一个女性患者同时出现疝气、痔疮、胃下垂、子宫脱垂,按照西医来说,那岂不是胃肠外科、妇科、基本外科多个科室的医生同时上台手术吗,或者说是妇科解决了再转到胃肠外科,胃肠解决了再转到基本外科,在一个人身上开上好几处的刀口吗,不仅花费高、时间长、人的痛苦也大,这么大费周章,真的需要吗?其实按照中医的理论,虽然有这么多病同时存在,但致病原因不见得就是多种,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脾气下陷,也就是脾的升清功能减退了,脾的升清功能可以将人体的脏器固定在其固有的位置,如果脾的升清功能减弱了,就会导致人体脏器和组织不能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上而下垂,同理一些老年人皮肤松弛了,面部或者腹部的皮肤也有下垂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脾的升清功能减退。其实人和一些爬行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爬行动物的脏器都是固定在脊柱上的,而人自从直立行走后,脏器就不是固定在脊柱上了,那为什么我们的脏器能有固定的位置呢?有在上面的心肺,中间的脾胃、肝胆,有在下面的肾、膀胱、子宫等脏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靠脾的升清功能来维持着,这就是中医的伟大之处,能够寻找出生命最本质的问题。那下面我就具体说说脾胃的升降功能。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每天,太阳升起降落,万事万物随之变化,这就是“升降”,就是天道。天人合一,“升降”就是天道。当太阳升起,人体内有一股气从两肾中间(也就是命门)沿着腹部向上升起,经过心脏,变化为心阳,然后通过瞳孔外出形成了我们的“卫气”,我们就醒过来。“气”是什么?是一种“能量”。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冷水是没有能量的,热水是有能量的。蒸腾向上的那个气,就是能量——热能。通常所说的气功的气,中医说的阳气,本质就是这种无形的热能。太阳上升,本质就是温度升高,热能释放,人感应到了,体内热能也跟着释放。能量释放,就导致功能的发挥运作,在人表现为“苏醒”。日上中天,就是能量释放上升到最高点,阳气走到头顶。太阳下降,能量收藏,阳气从头顶向下,沿着脊背下降,人就渐渐进入睡眠状态。所以,睡眠其实就是一种能量释放、收藏、升降的现象。这个升降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通道,就是人体中间:在前为神阙穴(肚脐眼),在后为命门,对应到里面,就是脾胃这个通道,气的通道。这个通道有个特性,热胀冷缩。当你胃寒的时候,通道收缩闭塞。早上,气要上升的时候,这个通道不通畅,就会表现为:想睡懒觉,即使勉强起来,整个早上都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晚上,气要下降的时候,降不下去,就会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焦虑。所以,失眠的机理很简单,就是胃寒,通道收缩,阳气降不下来而已。只要解决这个通道问题,失眠就解决了——所以,无论大人小孩睡觉,即使天气再热,也一定要用被巾盖住肚脐眼,就是避免寒气直接从这个气门进去,否则就很容易睡不着。所以,胃寒升降受阻,百病由生,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那后天的支撑就会受损,就会产生疾病。正常我们吃东西,热气就会往下面走,比如说吃了上火的东西,小便就会变黄,大便变臭变硬。但是,当你胃寒了,通道闭塞,热气降不下来,就会往上逆,走到咽喉,就变成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走到口腔,就形成口腔溃疡,口臭,牙疼;走到脸部皮肤,就形成痤疮痘痘色斑黑眼袋;走到鼻子,就会形成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通过肺顺着皮肤发散,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皮肤病,包括腋臭,皮屑增加;走到颈椎,就形成颈椎增生;走到大脑里,就形成肿瘤——也就是说,不管病在哪个部位,西医把它叫做什么名字,本质,它就是“垃圾”!因为堆积部位不同,密度浓度不一而有了不同的名称。脾升胃降,这是总的一个生理状态。中医认为,人生活的自然界中,生活在天地之间,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任何动植物都不能脱离自然界,人也是一样的,咱们的宇宙是圆的、地球是圆的、月球也是圆的,迄今为止,我们人类发现的星球都是圆的,而就拿我们的一年四季来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往复循环的,这也是一种圆的。再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凡是圆形的事物或者物质都是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大海中的岩石、河床的鹅卵石、直立的参天大树整体形状也是类圆形的、汽车的车轮、钟表、我们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等,这些圆形的物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圆形的物质运动性比较强,善于变化,不固定、不死板,我们的高楼大厦虽然雄伟壮观,但不能移动,动则毁灭,比如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再回归到我们的人体,人的身体同样有个小宇宙,人体是需要新陈代谢的,需要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这里面脾胃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咱们受精卵是靠父母之精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中医讲是“两精相搏,谓之神”,我们的禀赋如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父母,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体貌特点,但是我们身体后天的发育主要靠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脾胃,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就要靠我们的脾胃来运化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咱们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有慢性病或者肿瘤的人,如果脾胃功能好的人身体恢复就快、抗病能力就强,反之则差。如果一个得胃癌的人,整个身体状态就非常差,预后不良。这就是脾胃的重要性。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来说,我们的人体代谢也是一个圆运动。那我们人体如何来维持这个圆运动呢?脾胃五行中属土,位于人体正中,脾能升清,所以会带动肝肾功能的升腾,肝五行属木,是藏血的,主疏泄功能;肾五行属水,藏精,主骨生髓。脾升带动肝肾升腾这会出现什么生理现象呢?我们的身体会不断的长高,那人体长高靠什么呢?要靠我们的肾脏,肾主骨生髓,脾的升清功能为我们的肾脏提供相应的能量;同时我们眼睛就会明亮、头发就会黑亮、心情就舒畅等等,这是靠什么呢?靠我们的肝脏,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我们的肝脏就会疏泄正常,如果脾的升清功能紊乱了,衰弱了,我们的肝脏就会低迷,我们就会头晕眼花、心情抑郁等。那再说说,胃的降浊功能,胃能将人体的代谢产物由胃的下降功能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就是大便。这种功能就能随之将心肺之气引入下焦,所以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所以那些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病人,很多人都有大便不通畅的问题;或者有的人总是便秘,如果只着眼于通肠胃,便秘始终不能根治,这种之所以大便不通,是因为便秘后导致肺气不能下降,而肺气不能下降又会加重便秘的程度,所以这种病就需要宣肺通便来治疗,比如清代的吴鞠通就有宣白承气汤治疗这种类型的便秘,宣白承气汤组成很简单,由杏仁、大黄、瓜蒌、石膏四味药组成,其中杏仁是宣降肺气、止咳通腑,大黄、瓜蒌、石膏是来清泻胃热的,这样就可以解决便秘的问题,其实便秘的原因很多,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这只是其中一种原因。另外,中医又有“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理论,水是肾脏、火是心脏,所以很多失眠的病人,原因是由于心肾不交造成的,有名的“交泰丸”就是治疗这种疾病的一个有效的方剂,这个方子就黄连、肉桂两味药黄连降心火、肉桂引火归元,同时肉桂可通降阳明胃肠。这就是我们身体的生理状态,这就形成了脾升胃降的同时,肝肾之气从人体左侧上升、心肺之气从人体右侧下降这样一个循环无端的圆运动。《四圣心源》记载“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所以脾胃为升降之中枢。”也就是类似于太极图的样子,太极图里白颜色的代表脾升起来的清气,即营养物质,属阳;黑颜色的代表胃降下去的秽浊物质,属阴,而太极图的外周,左侧的代表向上升起的肝肾功能,右侧代表下降的心肺功能。脾胃的升降功能尤为重要,《内经》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反常则灾害至矣。”这就是咱们现代所说的新陈代谢,没有了新陈代谢,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脾左升胃右降的功能,是人体整体气机升降的中枢,那脾和胃各自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平时如何来进行调养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讲。脾之所以能够升清,胃之所以能够降浊,是因为脾和胃各自的生理特点决定的。脾的功能是主运化,而胃的功能是主受纳,咱们日常的饮食物是先是通过口腔食管再到胃部,胃就是一个容器,当食物进入胃以后,后面的事就是脾在发挥作用,将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变成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所以说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没有脾的运化作用,咱们就会气短乏力、贫血等。脾运化后将有用的物质吸收,而代谢产物就会继续留在胃肠,这时继续由胃降浊的功能将代谢产物推动到大肠、肛门而排泄出去。有用的物质上升布散周身,没有用的物质下降排出体外,所以脾胃的功能是脾升胃降。知道这个功能了,那我们怎样来适应呢?现代人有个不好的习惯,早餐不吃、中午快速吃、晚餐大吃二喝,其实这就是违反脾胃的升降功能。怎么说呢?正确的饮食是早餐高营养、中午吃饱、晚餐吃少,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想想,经过一晚上的睡眠、休养生息,到了早晨机体苏醒需要能量的时候,你不给它食物,机体靠什么来运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其他脏器需要工作了,需要脾来运化升清了,结果没有原料了,长久下去就会伤及脾胃,早晨身体总体机能下降而变生疾病。而到了晚上,脾胃需要休息了,工作一天了人体的脏器也需要休养生息,结果你晚上胡吃海塞,结果脾胃得不到休息,脾胃不需要再进行升清降浊的功能,而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在晚上相比白天要减弱的,这是生理现象,结果人为的造成脾胃超负荷的运转,就会出现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过饱也会影响睡眠的。所以大家要遵循一个正确的饮食习惯,要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脾胃也有自己的喜好。那是什么样的喜好呢?脾喜燥恶湿,而胃喜湿恶燥。在讲这个特点之前,我先说说湿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对湿有多少了解。湿的特点是粘滞,就像咱们熬粥,在熬之前米和水都是可以明确分出来的,但熬熟之后,咱们还能把水和水分开吗?分不开了,米和水胶结在一起,比较粘腻和胶着,这就是湿的特点。为什么先把湿讲清楚呢,这就好理解脾胃对湿的喜好问题。咱们说了,脾的功能是升清、运化食物,如果湿气太重的话,是不是会粘滞脾的运化呀?就像是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运动员在冲刺,结果后面有根绳子绑着他、拽着他,他能跑快吗!现代人多湿气,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湿气的存在。而湿是怎样产生的呢?现代人一个通病,就是贪凉饮冷,咱们现代人比古代人优越的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在享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和舒适,却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就像我们古语说的好“福之祸所伏,祸之福之所倚”,所以如果肆无忌惮的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优越时就会产生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夏季天气炎热我们躲在空调屋内,喝着冷饮、吃着冰棍儿,美哉、爽哉,殊不知,在我们自觉舒适的同时却潜移默化给我们的身体种下祸根,我们的脾胃首先受损,贪凉饮冷造成湿气在我们的身体内产生,这种湿气首先阻碍脾的升清运化,而脾的运化功能受损不能将正常的水液代谢又进一步加重湿气的程度,久而久之则会出现升清不足的症状,比如头晕、肢体困重、身体肥胖、大便溏泻、口中粘腻不爽或者是口干但是喝水不能缓解,甚至是越喝水越口干等等,如果时间再长了就会化热,出现湿热胶结,出现头面部出油多、腹部硬满赘肉多、大便粘腻粘马桶、臭秽等。脾的这种运化水湿的功能一旦受损还会出现其他的病变,比如有的人比较胖,但吃的并不多还胖,甚至有人说“喝口水都长胖”,这就是脾湿的问题,这种问题不能靠节食减肥,而应健脾利水才行,我经常给这种人减肥常说的一句话,好好吃饭、规律的吃饭,减少生冷油腻食物,同时配合中药,我有一个减肥秘方,说是秘方其实也不是,是咱们的医圣—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他在《伤寒杂病论》这本著作中有一个名方叫做“五苓散”,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这个方子就是健脾利水的方子,这样把体内多余的水排出去,同时恢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这样人就可以减肥,而不是靠节食、靠泻大便的方法,如果仅仅靠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减肥有时候还可以造成身体进一步受损,有的人因此得了厌食症,身体逐渐垮掉了。所以减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那么简单的,要对症下药。同时湿的阴阳属性是什么?大家有知道的吗?湿本质上属于阴性的物质,所以偏寒,所以湿气如果没有和热相兼,就是一种偏寒性的物质,这种湿气一旦产生就会阻碍脾胃的升降。解决升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解决脾胃寒湿的问题和通道闭塞的问题。“寒”就要用“热”来解决;“闭塞”就要用“发散”来解决。又热又发散的药,就很容易找了,为普及方便,选用生活中常见的,那就是生姜。另外一个产湿的原因,就是饮食肥甘厚味,噬食辛辣刺激食物,一到夏季,各种烧烤、麻辣烫等小吃店就比较火,这种饮食偏于燥、也能直接产生湿热,所以这种饮食习惯不仅伤脾还能伤胃,一方面脾的升清功能受损,胃的降浊功能也会受损,会造成大便粘滞、臭秽,口臭等,甚至出现胃癌,胃是喜湿恶燥的,如果长期辛辣高温食品刺激胃黏膜,胃黏膜受损,则胃的保护屏障受损就会造成胃的黏膜变性,最终出现胃癌、食管癌等恶性病变。刚才提到了胃喜湿恶燥,为什么有了湿胃还受损呢?这里的胃喜湿的这种湿是一种正常的水液,而不是病态的湿气。胃为什么喜湿呢?因为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降浊,将代谢产物通过大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而大便的正常排出需要水分,如果肠道太干,大便就会变干,造成便秘,但如果水分太多大便就会稀溏,这是一种病态的湿了就和脾的升清功能有关了。所以胃是需要滋润的,这样排泄才会正常。所以对于那些大便干结难解的,说明胃肠缺水了,需要通过多饮水,或者再严重的用一些养阴的药物治疗,比如老年人多胃肠干燥,可以用麻仁胶囊、润肠丸、芦荟或者是中药汤剂的济川煎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或者观察到了,有的人是排大便刚开始时是干的,但很快后边的大便就变软了甚至是溏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的原因是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了,而不是胃的降浊功能不行了。这时候的便秘不能用泻药,如果单纯的用泻药的话会造成恶性循环,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健脾利湿,还可以用刚才说的五苓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iw.com/yfzl/10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