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什么?
疝的俗称是小肠气,疝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的医学定义,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可以这么理解疝气:腹壁上有一处薄弱的缺口,腹腔内的小肠或大网膜会从这个薄弱区膨出,像车内胎破了一样,轻者仅一小个包块,严重者可以有一个排球大。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疝气”是怎样形成的?
疝气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点:
1.鞘状突未闭。此为发生腹股沟疝的先天性因素。
2.腹腔内压力变化。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发生腹外疝的动力。
3.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分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其他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发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疝的自我诊断
疝的特征性表现是站立时腹部有肿块突出,用力或屏气时肿块突出更加明显,而平卧后多可自行消失。以腹股沟疝为例:表现是站立时腹部与大腿根部交界的腹股沟有肿块突出。医学查体以及借助B超、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成年人疝气不会自愈
在成人,腹股沟疝一旦形成尚无自行愈合的可能。手术仍是目前惟一的治愈手段和方法。关于疝的手术方式,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类型疝修补的所谓“黄金术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所掌握的技能加以选择。
疝气也有急诊
在许多人眼里并不是什么大病:不疼不痒,偶尔有点不适,部位也隐私,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就像衣服破了一个口,不去修补破口只会越撑越大,掉出来东西越来越大。所以疝不仅需要治疗,而且应该尽早治疗。因为疝不及时手术,还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可能。疝的急性发作医学上称为嵌顿,说白了就是小肠或大网膜在疝环口被卡死了。腹股沟疝、脐疝和切口疝都会发生嵌顿。嵌顿的主要原因是腹腔内压力的突然增加,如剧烈咳嗽、用力解大便、强力劳动的屏气等,使得比平时更“大块”的小肠或大网膜突出到腹壁外,而疝环口相对较小,就会出现无法回纳的情况。
就像一个橡皮球,用力把橡皮球顶入瓶子,可是再想把球从瓶里倒出来就困难了,这就是疝气会发生的嵌顿原因。嵌顿的时间短还有一定几率回纳,而嵌顿时间越久越难回纳,无法自行回纳需要急诊手术解除嵌顿。
被迫手术,不如择期手术
“早知道会嵌顿,还不如找时间把手术做了”这是许多发生了嵌顿疝患者的心声,嵌顿的发生是无法预料的,一旦发生了无法回纳的情况,急诊手术都是被迫无奈。因此许多嵌顿的患者都表示后悔没在有空闲的时间安安心心提前把漏洞补上,就不会落到现在需要急诊手术的窘迫地步了。
没有嵌顿的疝气手术,可以择个良辰吉日,去做个准备充分的手术修补,一般术后第2即可出院,几乎不耽误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一旦发生嵌顿再被迫手术则打乱了正常的生活,有发生肠坏死可能,且手术还复杂。疝看似小毛病,但隐藏着急症,所以尽早把漏洞补上、防患于未然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出现疝就应该及时治疗,既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以避免发现急性嵌顿的可能。
疝气本是个可以提前解决的问题,刚发生疝气的患者几乎不会出现嵌顿,若不及早治疗,疝气只会越来越大,而随着疝的增大,发生嵌顿的概率也随之增大,拖到急诊再做就被动了。
分享我,分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