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内部资料分享

穴位:在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在跖关节与趾关节五分。

解剖:心脏神经、肝之副神经。

取穴:当第一、二跖骨之前缘,跖关节与趾关节五分之中间骨缝中是穴。

归经:入心、肝两经。

穴性:通利水道,强心定悸。

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额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能堕胎。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斜刺三分—五分。

针感:酸胀疼痛感。

注意:孕妇禁针、禁灸。下火硬穴时,能造成强刺激。

辨别:火硬穴距十四经肝经行间穴上五分,切勿混淆,董公书为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亦起误解今修订,火硬穴主治与行间内容范围亦不相同,其所属之经与穴性亦有所异,当细分辨,即知董氏奇穴除胸背部穴位外,无一穴与十四经同,它是另成一体系的。

经验:膝盖肿痛、眼睛肿痛,如本穴上有青筋者,放血佳。火主、火硬可倒马治腰痛、坐骨痛,并配导引行气。

穴位:脚底、脚后跟正中央处是五花一穴。五花一穴向前一寸是五花二穴。五花一穴向后一寸是五花三穴。五花一穴向外横开一寸是五花四穴。五花一穴向内横开一寸是五花五穴。

解剖:胫骨神经的外侧脚底分枝、脑神经。

取穴:平卧取穴,余同穴位。

归经:入心、肾两经。

穴性:清心肾之热。

主治:足跟痛(特效)、失眠、脑神经痛。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经验:(一)本穴为治疗足跟痛之特效穴,另加配手骨关、木关、中关(骨、木关之间)。

(二)治疗失眠本穴配心灵穴及镇静有效。

说明:五花穴亦为董公常用穴位,但其书未列,由胡师在其书中公布。

穴位:在脚底正中央点处,即十四经涌泉学后二寸(往足跟方向)。是三圣二穴。三圣二穴往前上一寸是三圣一穴。即十四经涌泉穴后一寸。三圣二穴往后一寸是三圣三穴。即十四经涌泉学往足跟方向后三寸。

解剖:脚底神经分枝、心之神经、肾之副神经、脑神经。

归经:入肝肾两经。

穴性:平肝益肾。

取穴:同穴位。

主治: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脑溢血、脑脑血栓症。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经验:本穴为治疗高低血压过高之特效穴。胡师曾以三圣二穴治高血压二百六十五度患者,在五分钟内降为一百三十五度,堪称神效。

说明:本穴为董氏奇穴之要穴,对血压的调整,有很大的疗效,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董公书中未将三圣穴公开,胡师依平日董公所传,将其补上,另治疗血压如能配合相关部位放血,效果更好。

辨别:三圣一穴位涌泉穴后一寸,不要混淆。

穴位:在足底后前缘正中央。

解剖:后脑(小脑)总神经。

取穴:平卧,当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处是穴。

归经:入心经。

穴性:清热开窍、健脑灵神。

主治:脑瘤、脑积水、小脑痛、脑神经痛、脑神经衰弱、脑癌。

针刺法:直刺三分到五分。

针感:酸胀疼痛感。

经验:(一)胡师以此穴配外三关穴、三重穴、米一穴、二穴、三穴治愈患者刘树意(译者、美籍、先生为美国人),患脑癌症,医院连续治疗三年余无效,经胡师施针二十九次竟告痊愈。

(二)治疗脑震荡不醒,本穴配正筋、正宗穴,并在内踝下附近放血,有效。

注意:本穴不宜深刺(超过五分),易引起心中不安,要特别注意。

配穴:(一)治脑积水本穴配火菊、正宗、正筋有效。

(二)治脑瘤、本穴配土顶、木顶、外三关有效。

穴位:臀下横纹正中央之左右两侧纹下。

解剖:下臀安神经、脊椎神经、肾之神经。

取穴:安脊一穴:臀下横纹正中央(即「十四经」之承扶穴向内横开五分处)。安脊二穴:安脊一穴内侧一寸处。安脊三穴:安脊二穴内侧一寸处。安脊四穴:安脊一穴外侧一寸处。安脊五穴:安脊四穴外侧一寸处。安脊六穴:安脊五穴外侧一寸处。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强筋健骨、疏经活络。

主治:坐骨神经痛、脊椎骨骨刺、骨关节骨刺、背痛、腰痛、瘰疬。

针刺法:直刺二寸—二寸五分。针尖紧贴骨之边缘。用三棱针点刺二寸深,刺出黑血。

应用:安脊穴在临床上多任取三穴下针,成董氏倒马针法,增强疗效。此为横三针倒马针法,同时,此穴董公书中未明言,由胡师在其书中公开。

配穴:治坐骨神经除本穴,可加配二角明透穴,腕顺一穴、三河穴,效佳。

穴位:膝盖内侧之中央点为失音一穴及其二寸为失音二穴。

解剖:内侧大腿神经、肾神经、喉之主神经。

取穴:膝盖内侧之中央一穴。其下二寸处一穴,计二穴。

归经:入肺经。

穴性:清热利咽、行气散瘀。

主治:嗓子哑、失音、喉炎。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斜刺五分—八分。

针感:酸痛感。

经验:(一)治疗扁桃腺炎及咽喉肿痛,扎失音穴有效。

(二)感冒引起之喉咙沙哑,可先在背部放血,再扎本穴与灵骨、感冒穴等配合。

(三)失音、嗓子哑、扎本穴,另其后头颈项区,少商、商阳放血,效佳。

(四)甲状腺肿需长期本穴配三重穴,驷马穴及相关穴区放血。

(五)本穴可配地宗穴,心灵一穴对舌根大而言语不便者有效,但需耐心久治。

(六)治喉咙等病可选配喉中穴、喉灵穴、火圣上穴(曲泽下三寸)。

解穴】

穴位: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内横开三分。

解剖:心之敏感神经,大腿神经前皮枝。

取穴:当膝盖骨外侧上缘直上一寸向内横开三分。

归经:入心经。

穴性:宁心安神、活血化滞。

主治:针灸后气血错乱、血不归经、下针处起包、疼痛、或西医注射后引起之疼痛、跌打损伤、脚扭伤、精神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劳过度之疼痛、药物过敏、食物中毒。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运用:下针后缓缓转动,疼痛立即解除。如患者晕针不省人事,即将其口张开,以扁针、筷子、汤匙或手指按其舌根稍用力重压三下,见其欲呕吐时,以凉水洗其头,并以湿毛巾覆其头部,令饮凉开水半杯即甦。受刑休克者,亦可用此法解之。(节录自董公所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经验:(一)针后气血错乱或下针处起包者,轻微者,可用手大指重掐本穴,或拍压,重者则用针刺之。

(二)笔者曾针一神经过敏者,扎针后全身酸痛、混身不舒服、曾扎过解穴,也毫无作用,后来针正会、镇静,才相安无事。

(三)董公曾以本穴治疗西药中毒面呈黑色。

(四)长期使用西药而药毒内聚可分枝穴放血下本穴及骨关、木关,可解毒。

穴位:下九里穴在大腿外侧中央线中央,即风市穴外开五分。上九里穴,在大腿上通天穴外开一寸半,距膝横纹九寸。中九里穴,在上九里与下九里之中央点,即是。

解剖:外侧大腿皮神经、肺之神经。

归经:入心、肺经。

穴性:益气治血、通关利节、疏筋化瘀。

主治:背痛、腰痛、脊椎骨膜炎(骨刺)、半身不遂、半身麻痹、颈项痛、手臂酸麻、腿痛、头痛、头晕、眼酸、神经痛。肺炎、肺病、腹胀、腹痛。

针刺法:直刺二寸—三寸。

说明:上、中、下里穴胡师取法与董公、赖著等不同,读者当自行比较上、中、下九里穴可横三针倒马,为重要之止痛穴,又本穴位董公治疗高棉龙诺总统半身不遂要穴之一。

配穴:(一)中九里穴配八关、三叉穴、治半身不遂。配天皇穴治肩臂不举酸痛。

(二)中九里可配驷马穴,上三黄治游走性疼痛,游走性疼痛的治疗要有耐心。

(三)下九里穴可再上取二寸,下取二寸(七里穴)形成直倒马可治上臂前侧痛、肩后侧痛、偏头痛,及半身不遂,后项痛。以上为直倒马,而本穴全取为横倒马。

(四)下九里穴配三重穴、驷马穴可治耳鸣。配肩中、建中可治偏头痛。

穴位:在中九里穴下二寸。

解剖:大腿外侧皮神经、肺之神经、心之神经。

取穴:当大腿外侧,中九里穴直二寸处是穴。

归经:入心、肺经。

主治:皮肤病、半身麻痹、腿痛、胸痛、背、神经痛、肺病、腹胀痛。

针刺法:直刺二寸—三寸。

针感:酸胀感。

配穴:(一)配上营穴治疗各种神经痛。

(二)本穴配中九里穴成倒马可治偏头痛、后项痛、亦治上臂前侧痛、肩后痛有效。

说明:(一)董氏奇穴上解剖中如有心肺神经,大都有止痛效果,此心应是指脑而言,论与十四正经循经说七里穴一线应属胆经,胆经循行入脑,而董氏解剖并非一般解剖学解剖,而是指其功能为主,董公著书即是如此写法,而后辈各书亦如是运行,特此写出告之读者。

(二)七里穴很少单独取用,一般都结合中九里形成倒马针法。

(三)治疗皮肤病可本穴配灵骨穴及驷马穴。

(四)胸背痛可本穴配手重子、重仙,一手一足,上下呼应佳。

穴位:下穴在膝盖骨外上角直上一寸。上穴在金前下穴直上一寸半。

解剖:外侧大腿皮神经、肺之机动神经、肝之神经。

取穴:金前下穴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处。

金前上穴在金前下穴再直上一寸五分。

归经:入肝、肺二经。

穴性:宽胸理气、养肝活血。

主治:胸骨外鼓、肺弱、羊狗疯、头痛、肝弱、皮肤过敏。

针刺法:直刺三分—五分。

针感:胀感。

经验:(一)治疗鸡胸、驷马穴、耳穴皮肤穴可治皮肤过敏。

(二)本穴配灵骨、驷马穴、耳穴皮肤穴可治皮肤过敏。

(三)金前穴治疗胸部挫伤效果亦佳,若先在相关部位予以点刺放血,后再配合扎灵骨、大白、驷马、效果更快。

(四)本穴配天皇穴可治肩关节痛。

下泉穴位于膝关节外侧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中泉穴位于下泉穴直上二寸是穴。上泉穴位于中泉穴直上二寸是穴。

解剖:外侧大腿皮神经,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取穴:下泉在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处,其上二寸为中泉,中泉上二寸为上泉。

归经:入肺、肝二经。

穴性:活血通络、调气化瘀、通关礼节。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跳、口歪眼斜、半身麻痹、脑血栓。中风后遗症。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三针可成倒马针法。

针感:酸胀感。

配穴:(一)三泉穴配三重穴可治三叉神经痛,病位可放血。

(二)颜面神经麻痹,可先在局部放血及小腿足外侧肺区放血再针三泉穴,效果更好。

(三)五十肩可于病位放血后,以本穴、配肾关董氏肩凝穴,佳。

说明:(一)足三泉穴取穴时,大都取上下左右平衡针法,治左病痛,取右,治右边病痛,取左侧。

(二)三泉穴配三重穴、三叉三穴,再配耳上穴位,可治重听,有的有效果。

(三)三泉穴亦可治疗妇科经痛,也可配灵骨、门金穴。

穴位:下穴在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七寸五分。即通山穴上五分向外横开一寸,下穴直上二寸为中穴,中穴直上二寸为上穴。

解剖:外侧大腿皮神经、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取穴: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七寸五分,即通山穴上五分向外横开一寸处。

归经:入肺、肝二经。

穴性:通调水道、疏风解表。

主治:肋骨痛、胸背痛、肋膜炎、坐骨神经痛、肺机能不足所引起的腰痛、肺病、肺弱、肺结核、肺癌、鼻炎、耳鸣、耳炎、耳聋、颜面神经麻痹、眼角膜炎、哮喘、乳腺炎、甲状腺肿、半身不遂、牛皮癣、各种皮肤病、青春痘、下肢扭伤、胸部挫伤。

针刺法:直刺一寸—三寸。

针感:酸胀感。

配穴:(一)治疗鼻炎,以驷马穴加配灵骨、大白、分金、合金效佳。本穴为肺相关疾病之要穴。

(二)治疗青春痘可配三重穴,皮肤过敏、湿疹可加配耳穴皮肤穴。本穴为治疗皮肤要穴。

(三)胸部挫伤、撞伤、打伤之久年内伤可本穴配病位放血。气滞血瘀,本穴为「气」病为主穴。

(四)肺气肿本穴配灵骨、大白、四花穴有效。本穴及灵骨皆属气穴,故对肺气肿有效。

(五)甲状腺肿大,可本穴,配三重穴、四花上穴、心灵一穴,再十八星穴及病位放血,有效。

穴位:其黄穴上一寸五分,为木枝穴。其黄穴下一寸五分,为木全穴。

解剖:大腿神经、胆肝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取穴:木枝穴在其黄穴直上一寸五分处取穴之。木全穴在其黄穴直下一寸五分是。

归经:入心肝、胆经。

穴性:疏肝利胆、降逆止呕。

主治:头晕、眼花、背痛、黄胆病、急性胆炎、足跟痛、脊椎骨痛。

针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二寸。

应用:明黄、木枝、其黄、木黄四穴为常用来治疗急慢性胆炎,木枝、其黄、木全三针可形成倒马。

说明:木枝穴及木全穴在董公原著中名为「火枝」及「火全」,此二穴之主治多与肝胆相关,肝、胆在五行上属木,故应名为「木枝」、「木全」,董公匆匆出书,原著未及校订,乃由胡师就董公平日所传而特予更正之。

配穴:(一)治疗黄胆,可加针火菊、明黄、肝门配合。

(二)本穴配合明黄、其黄、肩中、地宗可治舌强难言。

(三)脊椎骨压迫神经病位放血,亦可取本穴配正筋、正宗穴。

(四)胆囊炎针木黄、木枝、木全疗效不错。

天黄穴】

穴位:明黄穴上三寸。

解剖:同明黄穴。

取穴:明黄穴直上三寸处。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

穴性:疏肝清心、益肾补虚。

主治:同明黄穴另可治黄胆病。

针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三寸。

针感:酸胀麻电感。

配穴:(一)天黄、明黄、其黄三针为上三黄三针倒马齐下,专治一切肝疾。

(二)治疗椎间盘突出、骨刺可先在病位点刺放血,再扎天黄、明黄、其黄。长期治疗可愈。

(三)治帕金森氏病可于正会放血,扎上三黄镇静穴,州水、州灵有效。

(四)上三黄配正会,听宫及对侧三重穴治梅尼耶氏症候群,及耳鸣(百分之五十可愈)。

(五)糖尿病上三黄、下三皇长期下针,配合灸疗中脘、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长期医疗有效。

(六)白血球症,可取上三黄中二穴,并取旁土昌穴成三角形倒马之指挥针法,对白血球症有帮助。

(七)由肝肾机能失调所引起高血压可取上三黄配足三圣穴。

穴位:其黄穴直下三寸。

解剖:大腿神经前皮枝、胆总神经、肝神经、脾之神经。

取穴:大腿内侧,其黄穴直下三寸处。

归经:入脾、肝、胆三经。

穴性:健脾化滞、活血祛瘀。

主治:胆囊炎、黄胆病、脾脏炎、脾肿大、白血球减少症及明黄穴主治各症另可治骨刺。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

针感:酸麻胀痛感。

应用:其黄、明黄、天黄三穴合称为上三黄穴。上三黄穴加上木黄穴,四穴为常用来治疗肝胆及脾脏病变。治疗急性肝炎时再配肝门穴下针。

配穴:治疗输卵管堵塞可以木黄穴加配本全穴,其黄穴、妇科穴。

说明:(一)木黄穴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在董公原著之「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未明列,而由胡师在其书中公布。

(二)上三黄位大腿内侧与对侧手上臂外侧相对应,因此两相对应区位可相互取用专治对应部位疼痛有效。

(三)上三黄对椎间板突出,及脊椎骨长软骨压迫神经有效,但需长期治疗,如果能配合病灶放血,效果更快。

(四)血糖过低可取神耳上穴、肾关及上三黄治疗。

穴位:膝髌骨内侧上缘。

解剖:大腿神经、肾之神经。

取穴:当膝髌骨内侧上缘之陷处。

归经:入脾肾二经。

穴性:宣通下焦、调经止带。

主治:肾盂肾炎、慢性肾脏炎、淋病、阳痿、早泄、膀胱炎、子宫炎、赤白带下、肾亏引起之头晕、腰痛、肾脏性之风湿病、高血压、胃肠炎、尿蛋白、喉干水肿。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

针感:酸麻胀感。

经验: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对肾亏引起之头晕、眼花、腰背酸痛效果佳。

说明:(一)通肾、通胃、通背、神耳、水金、水通,为董氏针灸中少数特效之补针,治病时,病虚型患者,可择穴配合。

(二)脚背面红肿俗称草鞋风,可就病位放血外,配通肾、通胃、通关、云白、李白下针。

(三)通肾、通胃配下三皇治肾亏引起阳痿、早泄有效。

应用:董公在其书中说通肾、通胃、通背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妇女流产之补针,连续治疗半月即无流产之虑。只能取一穴,不可多取。

穴位:通肾穴上二寸。

解剖:大腿神经、肾之神经。

取穴:通肾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归经:入脾、肾二经。

穴性:健脾和胃、滋阴潜阳。

主治:同通肾穴。又治背痛、胃痛、前手臂痛。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治口干直刺三分。

针感:酸胀感。

应用:通肾、通胃、通背三穴,一般都任取二或三穴下针,形成董氏特有之「倒马针法」,可补肾、健脾、通调水道、利水消肿,能治肾脏炎、肠炎腹泻呕吐、四肢水肿小便浊臭等症,效果良好。

说明:(一)通肾、通胃、通背三穴的主治内容,胡师较董公原著中增列了不少,如膀胱炎、子宫炎、胃肠炎、高血压等,将董氏奇穴的要义不变的公开了不少资料。

(二)胃阴与肾阴、一为后天,一为先天,胃阴以肾阴为本,并不断地充养肾阴,因为胃阴大虚或久虚后,也可导致肾阴涸竭,本证多采通胃、通肾、土灵三针形指挥针法加配下三皇,先后天一齐调整,疗效更佳。

穴位:通肾穴上四寸。

解剖:大腿神经、肾之神经。

取穴:通肾穴直上四寸。即通胃穴上二寸处。

归经:入脾、肾二经。

穴性:固肾培元、温经散寒。

主治:同通肾穴。又治头痛、头晕、背痛、疲劳。

针刺法:直刺一寸—二寸。直刺三分治口干立解。

针感:酸胀感。

应用:通肾、通胃、通背三穴三针同时下针,形成董氏独有之「倒马针法」,可治疗肾脏炎、膀胱炎等疾病。董公书中说禁三针同下,在临床上笔者经验三针倒马并无不可,效果不错。

经验:(一)治疗膏盲痛,通胃、通背配重子、重仙。

(二)通肾、通胃、通背加配灵骨、四花、门金可治疗久年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另脸上水金、水通有异色时,加取水金、水通,效果特加。

配穴:(一)通肾、通胃、通背配下三皇治肾亏、阳萎、早泄有效。

(二)手背红肿有俗称草鞋风,可取本穴倒马再加通关、李白、灵白穴

穴位:姐妹二穴向内横开一寸。为感冒一穴。姐妹三穴向内横开一寸为感冒二穴。

解剖:大腿神经、六腑神经、肺分支神经。

取穴:一穴为姐妹二穴向内横开一寸。二穴为三穴向内横开一寸是穴。

归经:入肺脾二经。

穴性:清热除逆、宣肺祛风。

主治:重感冒、发高烧、流行性感冒、发冷、感冒头痛。

针刺法:针深一寸—二寸。或斜刺。

配穴:(一)淋病、阳茎病可以感冒穴加分枝上、下穴治疗有效。

(二)感冒引起肠胃不适可以本穴组搭配四花穴,门金穴治疗。

(三)感冒头痛除本穴外加灵骨穴配合。

(四)感冒发烧可于十八星穴放血(后头颈项区),小商放血,及本穴配三叉穴。

(五)感冒穴配下三皇治遗精、早泄、阳痿,男科等病。

(六)通肾、通胃及本穴,再加神阙治五更泄。

说明:感冒穴除入肺经,专治感冒相关疾病外,因近腹股沟,又穴位近脾、肝二经,如配下三皇,对男科疾病亦有相当助益。

穴位:通山穴向内横开一寸、上一寸为姐妹一穴。姐妹一穴直上二寸五分为姐妹二穴。

解剖:大腿神经、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取穴:当通山穴向内侧横开一寸,再直上一寸处为姐妹一穴,其上二寸五分取二穴。

归经:入肝、肾、胃经。

穴性:疏经调气、舒肝解郁。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子宫痒、输卵管不通、卵巢炎、月经不调、无月经症、肠痛、胃出血。

针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三寸。

针感:酸麻胀感。

经验:(一)姐妹穴因可治疗妇科诸疾,故名。而临床上姐妹穴固然对妇女病有极佳疗效,在男性的下焦疾病的治疗上,也有很好的效果,并不亚于下三皇。在临床上可以姊妹穴配下三皇使用。

(二)姐妹穴可配妇科穴,分枝穴治赤白带。

应用:下针姐妹穴,因在大腿近内侧上,不方便下针,现大都以手上妇科穴取代较多。

说明:依人体全息脏腑投影来看,膝盖为头,腹股沟为腹股沟,而姊妹穴即位于下腹部位区,因此本穴可治下腹部上相关之疾病如肠痛,及妇科病等,此为董氏针灸上的一大奥义,读者当可深思体悟。

穴位:姐妹三穴直上二寸五分。

解剖:同姐妹一穴。

取穴:当姐妹二穴直上二寸五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肾、胃经。

穴性:舒肝健脾,和中化滞。

主治:同姐妹一穴。

针刺法:直刺一寸五分—二寸五分。

针感:酸胀感。

经验:姐妹穴三针齐下,调整其深度,角度除可治疗妇科病外,亦可治疗胃肠慢性出血,六针齐下。可治疗膀胱炎、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等症。

配穴:(一)本穴组加配妇科穴可治子宫肌瘤。

(二)本穴组加配感冒穴妇科穴及小腹下用三寸针横刺(子宫穴附近)亦治输卵管闭塞。

(三)治疗花柳病,可以分枝上、下穴配合,严重者加配驷马穴及上三黄。

(四)遗精、阳痿亦可以本穴组与感冒、下三皇、通肾、水金等穴搭配治疗。

说明:姐妹穴与感冒穴近腹股沟,又近脾、肝两经,因此它们对生殖系统上疾病能起积极的治疗作用,一来接近病灶,二来循经所治,因而疗效不错。

穴位: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

解剖:大腿神经、心之总神经。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处。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清心安神、宽胸和胃。

主治:膝盖痛、四肢痛、头晕、眼花、脑贫血、胃病、心脏性风湿病、心两侧痛、心悸、心脏病、心口痛。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酸胀微痛感。

经验:(一)治疗心脏病扩大,先在小腿阳明区,膝后太阳区,后背心肺区放血,再针通关穴,通天穴,疗效佳。

(二)通心、通关、通山、通天、通灵可治疗,肠胃不适、呕吐(神经性妊娠)。

配穴:(一)本穴加配通天穴,驷马穴治疗心口痛心下胀。

(二)治疗心律不整可加配通心穴、地宗穴。

说明:大腿董氏针灸学上心经即通心、通关、通山一线,专治心脏本身脏器的疾病,在临床上要有耐心长期治疗。

穴位:通关穴直上二寸。

解剖:大腿神经、心之神经。

取穴: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通关穴直上二寸处。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活血理气、安心安神。

主治:同通关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酸胀微痛感。

经验:(一)本穴配通灵穴,上三黄及驷马穴可治疗黑斑,方义本穴促进血液循环,上三黄强化肝脏可解毒,驷马穴通气及可调整肤质,如能配病位放一点血佳。

(二)治疗四肢痛,膝盖痛可任取通心、通灵、通天、通关其中二穴加配四肢穴。亦同治肩关节痛及上肢疼痛。

(三)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任取二至三穴配上三黄亦可治癫痫。

说明:董氏奇穴大腿上心经穴位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一线,一般都采取三穴倒马使用,很少单独取穴。因而董氏这妞中每一区段其穴位都是以三到五穴成一组的情况出现,这是董氏针灸一大特色。

穴位:通心位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膝盖横纹上一寸。

通灵穴位通心穴,在直上二寸,距膝盖横纹三寸。

解剖:大腿骨神经、心之总神经。

取穴:通心穴在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膝盖横纹上一寸。通心直上二寸取通灵穴。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安心宁神、疏通心络。

主治:前额头痛、(心脏扩大所引起者)、头晕、心脏积水、心神不安、胸痛、手脚发抖、血管硬化、半身不遂。

针刺法:直刺五分—八分。斜刺五分—一寸由下往上刺。

说明:本穴及通灵穴由胡师依董公平日所传而首次公开,对于循环系统、心脏、脑血管病变的治疗者卓效。

配穴:(一)本穴配配手心灵穴,可治心律不整,心悸本穴配地宗穴亦同。

(二)本穴配下三皇治元气方损,心肾不交所引起疾病。

(三)狭心症可先于膝后太阳区,及脊背心肺区放血,然后取本穴。

说明:大腿正面正中线属董氏针灸中为心经,而根据传统十四正经中,应归入胃经,因此笔者将它归入心、胃二经,又此线上五穴由上而下,亦依人体脏器全息排列,它是由膝盖属头,腹股沟属腹股沟,一个反的全息律排列。

穴位:通关穴直上四寸。

解剖:大腿骨神经、心之总神经。

取穴: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通关穴直上四寸处。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疏通心络、温经散寒。

主治:同通关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酸胀微痛感。

说明: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五穴为治疗心脏疾病之最重要的穴道,另可用在平时保健及循环功能之加强。

经验:(一)治疗心血管诸疾,可先在全身反应区放血,可提高疗效。

(二)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取倒马或两穴使用时,可配合心灵穴、火星穴、灵骨穴等应用。

配穴:(一)本穴配驷马、腑肠及其门、其正、其角治便秘。

(二)通关、通山、通天配四花穴,可调胃肠机能,促进消化能力。

说明:通天已接近腹股沟,已属下腹部位,因此本穴对胃肠消化与排泄机能,较能起治疗的作用。

穴位: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

解剖:大腿神经、心之总神经。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处。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清心安神、宽胸和胃。

主治:膝盖痛、四肢痛、头晕、眼花、脑贫血、胃病、心脏性风湿病、心两侧痛、心悸、心脏病、心口痛。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酸胀微痛感。

经验:(一)治疗心脏病扩大,先在小腿阳明区,膝后太阳区,后背心肺区放血,再针通关穴,通天穴,疗效佳。

(二)通心、通关、通山、通天、通灵可治疗,肠胃不适、呕吐(神经性妊娠)。

配穴:(一)本穴加配通天穴,驷马穴治疗心口痛心下胀。

(二)治疗心律不整可加配通心穴、地宗穴。

说明:大腿董氏针灸学上心经即通心、通关、通山一线,专治心脏本身脏器的疾病,在临床上要有耐心长期治疗。

穴位:通关穴直上二寸。

解剖:大腿神经、心之神经。

取穴: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通关穴直上二寸处。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活血理气、安心安神。

主治:同通关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酸胀微痛感。

经验:(一)本穴配通灵穴,上三黄及驷马穴可治疗黑斑,方义本穴促进血液循环,上三黄强化肝脏可解毒,驷马穴通气及可调整肤质,如能配病位放一点血佳。

(二)治疗四肢痛,膝盖痛可任取通心、通灵、通天、通关其中二穴加配四肢穴。亦同治肩关节痛及上肢疼痛。

(三)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任取二至三穴配上三黄亦可治癫痫。

说明:董氏奇穴大腿上心经穴位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一线,一般都采取三穴倒马使用,很少单独取穴。因而董氏这妞中每一区段其穴位都是以三到五穴成一组的情况出现,这是董氏针灸一大特色。

穴位:通心位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膝盖横纹上一寸。

通灵穴位通心穴,在直上二寸,距膝盖横纹三寸。

解剖:大腿骨神经、心之总神经。

取穴:通心穴在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膝盖横纹上一寸。通心直上二寸取通灵穴。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安心宁神、疏通心络。

主治:前额头痛、(心脏扩大所引起者)、头晕、心脏积水、心神不安、胸痛、手脚发抖、血管硬化、半身不遂。

针刺法:直刺五分—八分。斜刺五分—一寸由下往上刺。

说明:本穴及通灵穴由胡师依董公平日所传而首次公开,对于循环系统、心脏、脑血管病变的治疗者卓效。

配穴:(一)本穴配配手心灵穴,可治心律不整,心悸本穴配地宗穴亦同。

(二)本穴配下三皇治元气方损,心肾不交所引起疾病。

(三)狭心症可先于膝后太阳区,及脊背心肺区放血,然后取本穴。

说明:大腿正面正中线属董氏针灸中为心经,而根据传统十四正经中,应归入胃经,因此笔者将它归入心、胃二经,又此线上五穴由上而下,亦依人体脏器全息排列,它是由膝盖属头,腹股沟属腹股沟,一个反的全息律排列。

穴位:通关穴直上四寸。

解剖:大腿骨神经、心之总神经。

取穴:大腿正中线之大腿骨上、通关穴直上四寸处。

归经:入心、胃二经。

穴性:疏通心络、温经散寒。

主治:同通关穴。

针刺法: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针感:酸胀微痛感。

说明: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五穴为治疗心脏疾病之最重要的穴道,另可用在平时保健及循环功能之加强。

经验:(一)治疗心血管诸疾,可先在全身反应区放血,可提高疗效。

(二)通心、通灵、通关、通山、通天取倒马或两穴使用时,可配合心灵穴、火星穴、灵骨穴等应用。

配穴:(一)本穴配驷马、腑肠及其门、其正、其角治便秘。

(二)通关、通山、通天配四花穴,可调胃肠机能,促进消化能力。

说明:通天已接近腹股沟,已属下腹部位,因此本穴对胃肠消化与排泄机能,较能起治疗的作用。

穴位:肺心一穴—中指背第二节正中央下二分半处。肺心二穴—中指背第二节正中央处。肺心三穴—肺心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正中神经皮下浅枝、心及肺分支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宜通气血,通络止痛。

主治:颈项骨刺、脊椎骨骨刺、项紧痛、肋膜神经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后脑头痛、小腿痛。

针刺法: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疼痛感。

说明:肺心穴、二角明穴,都在一条直线上,中指背可视为人体背部,木火二、肺心穴、二角明的连线可视为人体的脊椎,和人体的督脉,所以肺心穴对项紧痛、颈项骨刺,脊椎骨刺有疗效。

经验:肺心穴共有三穴,可采横刺透穴,一针透三穴,效果佳,亦可用一寸针,由肺心穴透二角明穴。

穴位: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

解剖:正中神经皮下枝、肾神经。

取穴:手背,当中指第一节中央线,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处一穴,六分六处一穴,计有两穴。

归经:入肾经。

穴性:疏气化瘀,止痛消胀。

主治:腿压太高之胀痛、眉棱骨酸痛、腰痛、闪腰岔气、鼻骨酸痛。

针刺法:由上往下斜刺—二分。或以三棱针点出血。

针感:局部疼痛感。

说明:由木火二、肺心穴、二角明穴,一直浅下来,代表人的脊椎骨,亦代表人的督脉,就中指来论二角明所在的部位,就是人腰椎的相应部位,所以二角明可治腰痛、闪腰岔气等。

经验:二角明有两穴,两穴如采一针透穴法下针,疗效较单独取穴好。

配穴:二角明对腰椎骨原因造成的腰痛,较有效,可加配腕顺穴。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间穴下二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处,即大间穴下二分半。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宣肺化痰、通经活络,清热镇痛。

主治:吐黄痰、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角膜炎、麦粒肿、疝气特效、心悸、胸闷、膝盖痛、腹胀气、小儿气喘、疳积、扁桃腺炎、肠炎。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扎出血,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说明:侧间穴在董公之书上未列,乃胡医师著上所公开的,侧间之主治,大致与大间同,在董氏所传之针法,常有取齐刺、旁刺之针法,这都是为加强针效之故,故在临床上,董氏门人取独穴,因此在临床上大间、小间、中间、下间可取其中三穴下针。

董氏奇穴实用全科班邱雅昌广州4月22日4月23日--4月27日(5天)元

报名联系人:陈鹏飞(主任)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iw.com/yfzl/53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