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最近的文章都是与自己工作相关,平时由于工作需要不断学习,但相关文章太多,太杂,基本看不到比较全面的知识,所以我就通过自己广泛阅读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供大家一起学习,会引用到很多前辈的知识,如有冒犯请跟我联系,谢谢!(图片还不知道怎么弄上午,有需要可跟我联系)

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同时还加以补充说明:疝多发于腹部,腹部疝尤以腹外疝为多见。腹外疝是以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壁膜,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是外科常见的疾病。

腹外疝,俗称「疝气」、「小肠气」

最经典的一个比喻就是:汽车轮胎的外胎破了个洞,内胎鼓包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腹壁的层次。腹壁的结构在不同部位都不尽相同,详述的话要好几个学时,我们可以把它简化为三层,从外向内是:1.皮肤和皮下组织;2.各种肌肉及腱膜组织;3.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如图:

中间那层是腹壁最坚固也是维持腹壁形态的关键部分,也就是「外胎」,最内层的腹膜就是所谓的「内胎」。

为什么会得腹外疝?

一.腹壁强度降低:这叫腹壁固摄不住,“包不住”。是什么原因造成腹壁强度降低呢?

1.先天性结构缺损和发育异常

2.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缺损

二.腹内压力增加:这叫腹内力量太强,“冲击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腹内压力增大呢?

慢性咳嗽:可以摸着自己的腹部咳嗽,每咳一声腹部都要彭起一次

慢性便秘:便秘的病人通常会用力排便

排尿困难:排尿困难的病人也会用力排出小便

妊娠:子宫的增大造成腹内压力增大

腹水:腹水过多,腹部隆起,压力增加

举重:举重者,更是全身用力

婴儿经常啼哭: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全,啼哭必然导致腹内压力增大

疝的成因已相对清楚,但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里要分析典型:

结合图片内容不难得知,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四部分组成。老师在讲解疝时,通常会把疝环是什么?疝囊是什么?疝内容物是什么?疝外覆盖是什么?四个具体的东西讲解清楚。

1.疝环:“突出体表的门户”

2.疝囊:“疝环外突的囊状结构”,由疝颈、疝体、疝底三部分组成

3.疝内容物:“突入疝囊的腹内器官或组织”,小肠最多见,大网膜次之,阑尾、结肠、膀胱等也可能进入疝囊

4.疝外被盖:“腹外疝囊以外的各层腹壁组织”,筋膜、肌层、皮下组织、皮肤等(可以从内到外数层数,不难理解)

疝的临床分类要做好咬文嚼字,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主要分类依据为可复程度和血液供应情况,复可简单理解为“恢复,回纳”。

1.易复性疝:最常见,亦称单纯性疝。

病人站立、行走、劳动或腹内压力增高时→突出

病人平卧、休息或对肿块稍加按摩→回纳

注意:疝内容物未发生血运障碍(血运正常),无严重临床症状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

原因:疝内容物反复突出,损伤疝颈,疝颈与疝囊壁粘连

注意:疝内容物未发生血运障碍(血运正常),无严重临床症状

3.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腹内压突然增高→疝内容物强行扩张→进入疝囊→疝囊颈弹性收缩→卡住疝内容物→疝内容物不能会纳入腹腔

嵌顿能及时解除:疼痛减轻→血运可恢复正常

嵌顿不能及时解除:疼痛不减或加重→血运障碍

↓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临床划分不明显,一个病理的两个阶段

4.绞窄性疝:是绞窄性疝的病理过程的延伸

嵌顿不能及时解除→肠管、肠系膜受压程度不断加重→动脉血流减少→血运障碍严重→甚至完全阻断→肠管上动脉搏动消失→肠管丧失蠕动能力→肠壁颜色逐渐变黑,肠管坏死→囊内渗液转为血性

注意:肠管坏死、穿孔是绞窄性疝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早诊断,早处理。

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局部用医用疝带压迫或托起。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受到反复摩擦而增厚,易与疝内容物粘连,成为难复性疝。长期压迫还可使局部组织萎缩。

1.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

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块后,将医用疝带的软垫顶住疝环,阻止疝块突出。

(二)手术治疗

手术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1.传统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为单纯疝囊切除。仅适用于婴幼儿或小儿,以及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暂不宜行疝修补术者。

(2)疝修补术: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

2.无张力疝修补术

该方法最大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且复发率低。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基本原理是从腹腔内部用合成纤维网片加强腹壁缺损处或用钉(缝线)使内环缩小。

4.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1)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

(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

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五、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

2.疼痛

与疝块突出、嵌顿或绞窄及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

3.体液不足

与嵌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六、护理措施(★★★)

(一)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

1.术前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须注意有无存在腹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应先期处理。因这些使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存在,会影响修补部位的愈合,可使手术失败。

(2)积极治疗支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和便秘等。吸烟者应在术前2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3)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

2.术后

(1)体位与活动:

平卧3日,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减少腹壁张力。一般于术后3~5天可考虑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

(2)防止剧烈咳嗽:

术后剧烈咳嗽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愈合。因此术后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

(3)保持排便通畅:

给予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4)积极处理尿潴留:

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肌内注射卡巴胆碱或针灸,以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导尿。

(二)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

1.术前

(1)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2)观察腹部情况,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术后:

平卧3日,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止痛药。

(三)维持体液平衡

若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同时备血,做好紧急手术准备。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禁食期间,应继续给予补液和支持治疗。

(四)并发症钓预防和护理

1.预防阴囊水肿

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聚于阴囊。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2.预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术前皮肤准备:

手术前应做好阴囊及会阴部的皮肤准备,避免损伤皮肤。

(2)应用抗菌药:

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

(3)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

(4)注意观察:

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处理。

(五)其他

1.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的情绪,向病人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若病人希望用无张力补片修补,应向其介绍补片材料的优点及费用等。

2.送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3.饮食

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食。

七、健康教育

1.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注意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3.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

赞赏

长按







































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癫风早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iw.com/yfzl/5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