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到小儿外科诊室来咨询,孩子睾丸不一样大怎么回事,睾丸上有时候有一个包有时候还不见了,这是啥病?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医院于10月23日与沈阳邮政公司岐山路支局进行线上对接,开展线上健康大讲堂活动,外科一病房周福金主任,通过《隐睾、疝气、鞘膜积液都是咋回事》的讲解,使居民对小儿外科常见病有所了解。
周福金主任首先介绍了隐睾:
一、什么是隐睾:系指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同侧阴囊内,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
二、小儿隐睾的危害即并发症:
1、不育,睾丸不在正常位置影响精原细胞发育,到6岁左右仍未得到治疗,它的生育能力则降为零。这种生育能力下降从生后即开始,年龄越大下降的速度越快。2、青春期后恶变的几率增高几十倍。3、合并疝气,有时发生嵌顿。4、睾丸扭转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6、对儿童心理影响较大。7、外伤时容易受损。
三、小儿隐睾手术治疗年龄逐渐提前,很久以前的教科书认为7-8岁最佳,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最佳年龄是1-2岁,不能晚于2岁。但是现在国内外为一致认为6个月到1岁最佳。如果发现小儿患有隐睾症早点就医,争取1岁之前完成手术。手术治疗是小儿隐睾最佳治疗方法,医院技术条件可以选择传统开放手术也可以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也可以根据病情和经济条件选择手术方法。
第二部份介绍了什么是小儿疝气:
一、“小儿疝气”标准医学名称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气卵”、“脱肠”等。是腹腔内的组织、器官(肠管等)通过大腿根部(腹股沟区)的先天性孔隙进入阴囊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二、小儿疝气有啥危害?
1.经常发作患儿疼痛、不舒服,影响活动。2.容易嵌顿(包块出现后不能消失),出现疼痛异常、呕吐、严重者肠管坏死、睾丸坏死等。3.影响睾丸发育。4.其它如心理影响等。
三、治疗原则(原理是将腹股沟区的孔隙缝合):
总的原则是:确诊后即手术(最新治疗原则,推荐),不论年龄大小(几个月,几岁都应手术治疗),下面“1、非嵌顿疝”仅供参考。
1、非嵌顿疝:a:出生即发病者观察到6个月,无自愈倾向可择期手术,1-3岁为最佳治疗年龄。b:非出生发病:观察3个月,无好转则择期手术。年龄不限。
2、嵌顿疝:医院就诊。a:嵌顿时间小于8-12小时者可先还纳,失败立即手术,成功者3天后手术;b:嵌顿时间大于12小时立即手术。
小儿疝气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案,疝气带只适用于短期内不具备手术条件者,且多数无效;注射治疗已经淘汰,容易给患儿带来巨大伤害。手术推荐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复发率低,恢复快,美容,可以同时处理两侧病变,术后三天出院。
周福金主任最后讲解了什么是小儿鞘膜积液:
一、简单地可以理解为腹腔内的液体通过大腿根部(腹股沟区)的先天性孔隙进入到阴囊内形成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俗称水卵,是由于睾丸(或卵巢)下降过程中腹膜形成的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液体通过此腔隙流入并积存于鞘膜腔内形成的。
二、小儿鞘膜积液有啥危害?
1、积液越多(张力越大即包块越硬),时间越长,越可能影响睾丸发育,进而影响生育。2、积液越多(张力越大即包块越硬),患儿越感到不适(如酸、胀、痛等)。3、容易受伤。
三、小儿鞘膜积液治疗原则是什么?
先观察后手术:小儿生后最初几个月鞘状突仍可自行闭合,故鞘膜积液有自愈机会,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6个月以后鞘状突自行闭合的可能性逐渐减小,鞘膜积液自愈的可能性逐渐降低。故6个月以后或观察3个月不见好转的鞘膜积液患儿应手术治疗。
周福金主任用通俗易懂、平实浅显的语言为现场听众讲解了关于小儿隐睾、疝气、鞘膜积液的有关知识,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医院借助线上大讲堂这种新颖独特的方式把专家和居民面对面的联系在一起,方便快捷的把健康知识送到百姓身边,为推进健康沈阳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曹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