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hernia)也叫小肠疝气,医学名词是疝。简单地说,疝是腹壁肌肉组织的撕裂或者破洞,病人小肠等器官或者组织通过这一破洞离开原来位置而突入身体的其它部位。就象一个汽车轮胎,外胎破了,内胎通过破洞突出。
疝气患者男性虽占大多数(男女比例约为12比1),但实际上疝气的发生是不分年龄、性别的,女性亦有可能得到,国际巨星玛丹娜也曾为此接受过手术治疗,其它如小孩、年长者都可能发生。
疝气是如何形成的?
疝气的发生,是因为老化、受伤、用力过度(如提拿重物、咳嗽、大小便时腹部用力)、抽烟、怀孕、肥胖等等因素,造成腹壁薄弱、撕裂,或导致腹压,使腹内脂肪组织或器官(如肠子)从缺口凸出,皮下会有明显突出物,可以看到及感觉到,当躺下时,腹部或腹股沟的疝气隆起可能会消失,但不代表疝气痊愈。当突出的组织压迫到缺口时,容易感到不舒服,甚至会感觉明显疼痛,并且活动时,疼痛及下坠的感觉也会更明显。
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其病因多属寒邪内侵,中阳受困;心肾阳虚,阴寒内生及气机运行不畅;血行阻滞不畅等,病因较为复杂。
疝气的类型:
腹股沟疝气:这是最常发生的疝气,通常好发于男性,由于男性在出生之际,睪丸必须下坠至腹股沟处,因此形成一个先天薄弱的部分,称为腹股沟环,如果此处并未闭合妥当,则疝气可能会从此处产生,因而腹部器官(如肠子)则也许会从此开口膨出,形成疼痛及下坠感。腹股沟疝气一般发生在下腹部靠近耻骨联合的区域,有时同时会发生在左右两侧,称为双侧型腹股沟疝气。主要根据膨出的位置又可分为间接型及直接型疝气。
*间接型腹股沟疝气又叫斜疝,一般从腹股沟环处膨出。
*直接型疝气又叫直疝,是从位在腹股沟环下方的腹股沟孔道因经年累月之耗损变薄而直接膨出,好发于年纪大的男性(40岁以上)。
股疝气:通常是女性怀孕生产时造成,易形成嵌顿性或绞窄性的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需早期治疗。
切口疝气:腹部曾开过刀的人,因为腹部伤口缝合处愈合不佳形成缺损,造成组织膨出所引起,有可能从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而复杂的疝气。
上腹疝气:男性发生此类型疝气的比例比女性高。
脐疝气:通常发生在婴儿身上,往往在3-4岁左右便可康复,然而,这部分的缺损可能持续终生,男性、女性及小孩都有可能发生。
护理:
幼儿得了疝气病需要注意什么
(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2)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推回腹腔。
(3)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 鱼、肉等。
疝气愈后的注意事项?
疝气治愈后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如装卸、搬运、蹬三轮车等。当遇到打喷嚏、咳嗽、便秘、呐喊时都应该事先用手按住曾患过疝气的部位,从而有效缓解腹腔脏器对疝环部位的冲击,避免疝气复发。幼儿疝气患者愈后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
疝气嵌顿(卡住)之后的急救措施
由于部分疝气患者对疝气缺乏重视、往往在疝气脱出后没有及时复位,疝环反复受到刺激引起收缩而形成嵌顿(卡住)。疝气嵌顿后可引起剧烈痛疼,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烧症状。
疝气手法复位,适于早期(3-5小时以内)的嵌顿疝,局部压痛不明显,估计尚未形成绞窄,可试行复位。让病人卧于头底脚高位,嘱病人尽可能放松、深呼吸、并用热毛巾敷于包块处。然后用右手托起阴囊,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手法复位,切忌粗暴,以免挤破肠管,最好能及时求助于外科医生。
如疝气仍无法回纳,需到临近的医院根据需要注射松弛疝环口的药物后再进行还纳。如果疝气嵌顿时间过长,必须立即到医院进行手术,疝气嵌顿不得超过24小时,否则小肠容易缺血坏死、危及生命。(.:罗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