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认可嘴总说的一句话:华为是马拉松式的选手。而看过马拉松比赛的朋友也大概知道,最初跑在最前面的,大概率不是最后的冠军。而最初跑在后面的,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这个过程,你怎么把握?
华为是一家很牛逼的企业,但华为不是神,华为没有马良神笔,也不可能点石成金。华为的优势是战略能力、体系能力和执行能力。华为最核心的点是有足够的魄力,也有足够大的底气,在一个它认真进入的行业,做足够大的投入。
比如手机,年,大家都知道自己造芯的重要性,但在十多年前,华为开始造芯的时候,没人认可这个,也没人觉得华为真的可以做起来。不说十多年前,即便是前两年,某高官自研猪肉论犹在耳边,也有某企业大张旗鼓造芯,一代而亡了。这个事儿难,开头难,坚持到开花结果,更难。
但华为做起来了,如果不是美帝制裁,华为的手机业务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这个目标华为大概在15年就开始喊了,或者是前面或者后面,我记不太清楚了,但当时喊出这个口号的时候,大家是怎么嘲讽的,包括我是怎么嘲讽的,还是记得的。
以一年期来讨论,华为在汽车行业说的很多话,都是吹牛逼,但如果以十年期,二十年期呢?华为过去十年,在终端打造了运营商业务之后的第二个帝国,十年,华为投入了亿的研发,在这个东西可能超过很多公司加起来的总和了,未来十年,至少中国公司,能够达到这个投入力度的,不说一定没有,至少不会多。华为两个字,在如今的手机市场,就是金字招牌。
那么,下一个十年,华为会投入多少在汽车业务上?能不能再打造一块金子照片?叫问界,或者其他的,都可以。中国现在的汽车标杆企业是比亚迪,而比亚迪的崛起,恰好是另一个重投入的例子,今天大家提到比亚迪,都在树大拇指,但当初比亚迪深耕电车,深耕新能源的时候,什么舆论,大家大概还记得。
我坚信华为在汽车行业会创造一个奇迹,这个信心并不来自于华为现而今在汽车行业的能力,或者华为品牌的号召力,恰恰相反,如果华为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号召力上,那么我觉得,它大概率是成不了的。品牌是建设出来的,而不是从天而降,根本在于建设过程,很多时候,这可能比结果更重要。十年前华为在运营商领域是大佬,但在手机行业,那就是个新兵蛋子,当年余总学习小米的故事,依然广为流传,但十年后,小米还配让华为学习么?不配了。所以说,当徒弟不丢人,永远当徒弟才丢人。
而如今的华为,在汽车领域,恰好,还是当徒弟的时候,12年,如果华为说,我做手机未来的目标是做世界第一,我相信大家都会呵呵。今天,华为说自己要做汽车领域第一,也必然被呵呵。当然,我不是说华为十年后一定会是汽车领域第一,而是说,这个事儿,其实可以看看的。以及,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09年的手机市场,大家不知道是否还记得,诺基亚依然是行业霸主,新生的苹果开始凸显实力,借助安卓平台,HTC和三星正在冉冉升起,但那个时候,恰好没中国手机厂商什么事儿,没有一家拿得出手的企业。即便是后面,中华酷联时代,那也只是靠运营商苟活着,干最低端的活儿,赚最辛苦的钱。
然后,十多年里,中国的手机品牌,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绝对主力。其实不只是汽车,在很多行业都是,随着中国的产业崛起,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巨头,这种世界级的巨头,当然有各自企业本身的因素,谁成谁败,这是有偶然性的。但是,当中国的一个产业集群崛起的时候,一定会有随之而来的世界级的巨头趁势崛起,这个是必然的。而在汽车领域,在新能源这场世纪变革下,中国的产业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了。汽车领域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时代,即将结束了。
在未来,五年或者十年期,中国的汽车产业,必然屹立世界,至少成为第四极,或者成为更强的存在,甚至是世界第一,也没什么不可想象的。而如果中国的汽车产业成为世界第一,那么中国第一是不是就是世界第一了?
一如年,如果说中国的手机品牌能超越HTC,大家都会觉得是个笑话,但而今,HTC已经淡出视野了。而成为中国第一?华为有没有可能?
现阶段,比亚迪是最如日中天的,剩下的,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面临着自己的问题,蔚小理的规模还很小,而传统车企的吉利、长城、长安、奇瑞,他们都面临着更麻烦的事儿,新能源转型到底该怎么做?他们面临的问题,其实和大众丰田是类似的。
现在说华为车多牛逼,还为时尚早了,比如我个人,我买车,选择的就是极氪,而不是SF5或者问界M5,我不喜欢这两台车,哪怕贴上华为标,也一样。我喜欢华为的品牌,但我喜欢的是华为品牌的内核,体系、坚持和投入,而不是某台产品,是否贴上华为的LOGO。很多人在呼吁,华为把自己的LOGO贴到车上去。
我对此反而没什么期待,我更期待的是,华为可以把问界这两个字,做成手机行业的“华为”这两个字。品牌是动态的,是成长的,是塑造的,我更期待的是,华为用十年,二十年,真正塑造出另一个金字招牌,汽车领域的金字招牌,而不是把手机上的金字招牌,贴到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