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年第10期
腹股沟疝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行腹股沟疝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inguinalherniarepair,LIHR)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但气腹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可能有一定的风险。目前有关老年患者行LIHR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上海交通大医院收治的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IHR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15)岁;BMI为(23.0±2.8)kg/m2。例腹股沟疝患者中,20岁8例、20~29岁例、30~39岁例、40~49岁例、50~59岁例,60~69岁例,70~79例例,80~89岁例,≥90岁18例。例腹股沟疝患者中,右侧疝例、左侧疝例、双侧疝例。例腹股沟疝患者共有侧疝,其中斜疝侧、直疝侧、复合疝侧、复发疝侧、股疝53侧。侧疝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分型[1]:Ⅰ型疝侧、Ⅱ型疝侧、Ⅲ型疝侧、Ⅳ型疝侧。
例(侧)年龄60岁的腹股沟疝患者,设为60岁组;例(侧)年龄≥60岁的腹股沟疝患者,设为≥60岁组。两组患者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疝部位、疝类型、疝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通过上海交通大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
排除标准:(1)急诊手术患者。(2)不能或不愿接受随访的患者。(3)应用慢性皮质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的患者。(4)围术期具有相关外科潜在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5)凝血机制障碍或间皮组织愈合障碍的患者。(6)肝硬化、腹腔积液、尿毒症、血液病患者。
1.3 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方式由术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TEP)参照《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施行[2]。腹腔内修补术(intraperitonealonlaymesh,IPOM)采用Toy-Smoot技术[3]。补片类型分为轻量型和重量型。
1.4 观察指标
(1)总体手术情况。(2)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3)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评分。(4)随访情况。
1.5 随访
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恢复非限制性活动时间、疝复发和并发症情况。随访最终点为术后5年。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总体手术情况
例腹股沟疝患者(侧疝)均行LIHR,其中TAPP例(侧);TEP例(侧);IPOM10例(16侧),其中6例一侧行TAPP,对侧行IPOM。侧疝采用轻量型补片,侧疝采用重量型补片。例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为(31±12)min,其中例单侧疝手术时间为(27±9)min,例双侧疝手术时间为(44±12)min。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1.2)d。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60岁组和≥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方式、补片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
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1d疼痛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1.1)分、(1.5±1.1)d,≥60岁组分别为(2.3±1.0)分、(1.5±1.3)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P0.05)。
2.4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例数分别为例和例,≥60岁组分别为例和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
60岁组和≥60岁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疝复发、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感觉异常、肠麻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LI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疗效早已被权威的Cochrane中心公布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所证实[4]。但目前LIHR大多需要采用全身麻醉和气腹,部分外科医师对于老年患者选择LIHR存在顾虑。
3.1 老年患者腹股沟疝的特点和LIHR治疗的适应证
老年人是腹股沟疝的高发人群,据上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的老年人腹股沟疝患病率为1.13%[5]。本研究腹股沟疝患者中60岁患者比例较高。老年患者腹壁组织,尤其是腹横筋膜较为薄弱,突出的表现为直疝、复合疝、双侧疝的比例较高。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按修补层次和原理的不同分为两大类:(1)腹横筋膜前修补,又称肌前修补。目的是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2)腹横筋膜后修补,又称腹膜前修补,目的是加强肌耻骨孔。后者与前者比较,修补范围更广,适用的人群主要是腹横筋膜薄弱、腹内压增高的患者[6]。老年患者直疝、复合疝、双侧疝的比例较高,腹横筋膜较为松弛,同时慢性支气管炎、便秘、前列腺增生等腹内压增高的疾病也较多见。因此,经腹横筋膜后的腹膜前修补术是合适的手术方式选择。腹膜前修补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如Kugel、MK、Gilbert等)或LIHR(如TAPP、TEP)完成,选择LIHR的目的并不主要为了追求"微创",而是要利用"腹腔镜器械",通过"真正的后入路",在图像放大的"直视下"进行腹膜前修补手术[6]。如果仅从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考虑,LIHR更适合于腹横筋膜薄弱的老年患者。
3.2 老年患者LIH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性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老年患者心、肺等系统合并症较多,能否耐受全身麻醉和气腹是外科医师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中的老年患者,在术前均已排除全身麻醉和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术中适当降低气腹压力,控制手术时间,术后均未出现心、肺等全身并发症。和所有腹腔镜手术一样,术前对老年患者要进行严格的全身评估,把握手术指征,LIHR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是安全的手术。
局部因素主要是术后疝复发和并发症。本研究中12侧疝术后复发,其中11例发生于老年患者,即便如此,老年患者LIHR术后疝复发率仍处于较低且可控的水平,并不影响LIHR的开展。疝复发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有前列腺手术史,补片不容易放置到位,或因存在腹内压增高的合并症,或因疝缺损巨大,腹横筋膜完全松弛,补片覆盖范围不够[7]。另一方面复发与手术医师的学习曲线相关,有文献报道单一手术方式的学习曲线约60例[8]。而笔者团队的经验:要全面掌握LIHR的手术方式,学习曲线需要≥例[9]。本研究曾对前例患者进行学习曲线分析,按时间顺序以例分组,第1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累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3%和16.9%,后6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43%,累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9.4%,第1组和后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6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如果剔除学习曲线的影响,老年患者真正的疝复发率应还有所下降。
和年轻患者一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也为血清肿、尿潴留、肠麻痹、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但老年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老年男性患者常合并前列腺肥大,而非腹腔镜手术所致。本研究中患者术前不常规插导尿管,术后发生尿潴留后才留置导尿管,且都于术后1d拔除,实际上并未造成太大影响。此外,由于LIHR中补片植入部位远离切口,术后疼痛轻,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即使是老年患者,也没有发生切口硬结、补片感染、深静脉栓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3例严重并发症均发生于老年患者,其中1例戳孔疝发生在TAPP后,将10mm套管改为5mm套管后此类并发症未再发生;1例肠梗阻是由于TAPP中腹膜未完全钉合、补片与肠管粘连所致,后续的手术采取缝合的方法关闭腹膜可避免该并发症发生;1例肠管损伤发生在复发疝行TEP中,由于肠管与疝囊粘连,在横断疝囊时损伤了肠管,如选择TAPP可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可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技术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没有直接相关性。
3.3 老年患者行LIHR的手术方式选择
TAPP和TEP都是腹膜前修补,其修补原理是一致的,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报道两者在手术效果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但在入路上两者仍有一定的差别:TEP在腹膜外建立气腹,无须进入腹腔,保持了腹膜的完整性,技术上更合理;TAPP在腹腔内建立气腹,操作空间大,技术更容易掌握,观察隐匿疝和疝内容物更为方便,但需要打开和关闭腹膜。有文献报道TEP是LIHR的首选手术方式[12]。
部分术者担心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皮下组织疏松,TEP术中腹膜外气腹更易发生CO2弥散,继而发生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以及皮下气肿的几率可能会比TAPP高。对此,笔者团队曾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研究结果显示:TEP和TAPP术中的PCO2、PETCO2、pH值和HCOO3-值在气腹前、气腹中和拔管后的各个时间段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本研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没有因腹膜外气腹引起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老年患者选择TEP也是安全的。TEP是首选的手术方式,但对于病史长、有下腹部手术史(主要是膀胱和前列腺手术史)、难复性疝、完全性阴囊疝、腹膜前间隙植入过补片的复发疝患者,则优先选择TAPP。此外,老年组患者中16侧疝行IPOM,该部分患者存在多次复发的情况,IPOM不提倡应用于初发疝的治疗。
3.4 老年患者LIHR的补片选择
有文献报道,轻量型和重量型补片对术后疝复发、血清肿、感染及早期疼痛无明显差异,轻量型补片能减少腹股沟区的异物感及慢性疼痛[14]。因此,选择轻量型补片似乎更加合适。但本研究中,老年患者选用重量型补片多于轻量型补片,这是因为老年患者直疝、复合疝、Ⅲ型疝较多,这部分患者腹横筋膜松弛,选用重量型补片更不容易移位;而对于斜疝、疝缺损较小的老年患者,也可优先选择轻量型补片。
总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LIHR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应用补片材料可以使老年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8-11)
(本文编辑:赵蕾)
张云等赞赏